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從歐洲問題 看全球投資動向

中央社/ 2015.02.23 00:00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3日電)新光投信投資暨行銷專案總監呂忠達表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家債務不違約並償債的前提,就是要靠經濟成長,但目前歐洲經濟僅是溫和復甦,未來也沒有太大成長的可能性。

呂忠達表示,歐洲歷經多年紛擾,歐債危機雖已漸趨緩和,但並不代表歐債危機已徹底解決,因為歐洲的人口結構、政治統合、經濟成長、德國態度、各國的歷史與國家競爭力差異等這些結構性因素,都不是單靠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內能夠解決的。

呂忠達表示,國家債務不違約並償債的前提,就是要靠經濟成長,但目前歐洲經濟僅是溫和復甦,未來大成長的可能性不高,主因是老化的人口結構所致,高齡少子化、加上勞動生產效率提升緩慢,所面臨的是「人口紅利」的萎縮。在這種情況下,要在「去槓桿」的過程中,去實現經濟的穩定成長,本來就會是一項困難的任務。

他指出,歐洲除了上述結構性的難題之外,眼前還面臨幾項動盪情勢,希臘償債高峰3月超過40億歐元,希臘已尋求展延,最終希臘是否退出歐元區,已是全球投資關注的重點,歐、美股市近日也因此事而呈現震盪。日前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首度低於日債殖利率,顯示投資人因焦慮擔心的情緒,轉而到德國避險。

為了烏克蘭地緣問題,俄羅斯與德國已相互制裁一段時間;烏克蘭東部戰事不斷,新達成的停火協議能否成功降溫,未來仍是歐洲及國際政治經濟的焦點。

此外,法國近期遭受2起恐怖攻擊,伊斯蘭激進組織已揚言這僅是第一波,未來還將對歐洲展開一波又一波的恐怖攻擊。

英國方面,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曾表示,他若在5月7日的全國大選中獲勝,將舉行公投,以決定英國是否退出歐盟。由於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將導致投資減少。

呂忠達分析,歐洲目前集結了「恐懼的總和」,情勢很不穩定,加以全球各央行競相實施寬鬆貨幣政策,進入新一輪的貨幣戰爭,而歐洲央行又在元月下旬實施QE,全球龐大的資金選擇可關注資產類別佈局。

其中,美國以生技醫療及資訊電子兩大較有能見度的產業為主;印度因英國曾經殖民印度250年,它是歐洲人最了解的亞洲市場。

此外,中國大陸及香港兩地股市在亞洲區域中本益比最低,且人行正用貨幣政策來達到「保七」及刺激消費的目的;台股則擁有一些全世界最頂尖的科技公司,電子股值得留意。

至於東協市場以菲律賓、印尼、泰國等地為主,具有人口紅利、經濟成長率高,以及區域經貿整合等題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