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壓祟趕年 壓歲錢的身世

中央社/ 2015.02.18 00:00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台北18日電)今天是農曆除夕,長輩通常要給晚輩發壓歲錢,這種風俗據稱起源於漢代,為了壓制嚇到孩童的小妖「祟」;也有說法稱,壓歲錢是驅趕「年」這個怪獸後,給小孩壓驚之用。

據上海澎湃新聞,壓歲錢起源於漢代,又叫押歲錢、壓祟錢、壓勝錢。相傳古時每到大年三十,都有名叫「祟」的小妖去戲耍家中幼兒,孩子往往被嚇得大哭並因此患病。

因為「祟」,民間開始了年三十晚上不睡覺的習俗,叫「守祟」。有對夫妻老年得子視為寶貝,為防止「祟」傷害孩子,母親就用紅紙包住8枚銅錢,放在小孩枕頭下。

「祟」出現之時,被銅錢紅包嚇退。由於「歲」、「祟」同音,壓歲就等於壓祟,壓歲錢的叫法因此流傳開來。

另有一種說法,壓歲錢是為了「壓驚」。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凶獸叫「年」,每隔365天之後的夜晚,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與農作物。

「年」讓小孩害怕,大人因此燃放炮竹驅趕「年」,並用食物安慰孩童,就是「壓驚」;隨著時間推移,貨幣代替了食物,到了宋朝開始有了「壓驚錢」,後來又發展成「壓歲錢」。

古時壓歲錢並非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帶在身邊把玩、當做吉利或辟邪所用類似錢幣模樣的物品。

漢代壓歲錢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錢幣正面通常鑄有「千秋萬歲」、「福山壽海」類以的吉祥語;背後則有各種祥瑞圖案。

壓歲錢也出現過長方形的錢幣形狀。明朝和清朝的壓歲錢則大多以紅線串起來。

清人吳曼雲在「壓歲錢」一詩中描寫了孩童拿到壓歲錢的情景,「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