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末,巴西軍政府為標榜國產石油自給自足,標榜「石油是我們的」,經濟學人(Economist)報導則質疑,這個「我們」是指人民,還是虧空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貪瀆獲利的人?
報導也批評前總統魯拉(Luis Inacio Lula da Silva)政府,藉口探勘深海鹽層石油,逐步收歸巴西石油公司國有化,打亂前總統卡多索(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主張放眼國際、開放民營的全盤佈局。
經濟學人指出,工黨政府利用巴西石油公司作為政治工具,不只降低商務效率和浪費企業資源,更架構輸送賄款管道,國家人民付出沉重代價。
報導指出,巴西政府的另一項錯誤,是規定65%的生產原物料必須是國產品,直接提高巴西石油公司開採和提煉原油成本。這也可用來解釋,除了賦稅壓力外,為何全世界的汽油都在跌跌不休,巴西卻漲不停。
經濟學人指出,巴西急需一套政策,讓巴西石油公司為國家人民利益服務,而不是被管理者或執政黨(工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