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名家觀點/應從6囚挾持人質事件中汲取出避免重演的價值

NOWnews/ 2015.02.13 00:00
記者胡健森/台北報導

高雄大寮監獄發生受刑人挾持典獄長事件,6名受刑人最後飲彈自盡的憾事,司法人權促進會理事、律師黃志文表示,這些受刑人之所以入獄服刑,不能說與他們自己的過犯無關,而因自覺出獄無望就挾持人質並欲藉此越獄,更應嚴加譴責。不過,鄭姓受刑人對外提出的數項訴求,如獄中勞動工資過低、保外就醫待遇應平等、應給予重刑犯適當的出獄希望等,還是值得外界反思,不應因人廢言,才能從這場悲劇中汲取出一些價值來。

律師黃志文指出,鄭姓受刑人所提到的問題,如從刑罰的懲罰功能來說,自然有其正當性,例如保外就醫不應過於寬鬆,以免遭濫用。只是刑罰固然必須具備懲罰功能,才能讓受刑人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可是如果刑罰制度只對受刑人進行懲罰,而讓受刑人失去希望及尊嚴,是不是會造成受刑人自暴自棄,加強受刑人的反社會性,使善良百姓反而曝露在更高的風險當中?因此,如何均衡刑罰制度的懲罰和教化功能,使受刑人能維持適當的希望及尊嚴,是我們必須深思的難題。

而根據報導,目前全台矯正機關收容人約有6萬多人,超收率約2成,每名受刑人依規定所應有的0.7坪空間,實際只剩下約0.4坪;入監服刑固然不是「進修度假」,但過於擁擠的環境,恐怕將使受刑人在獄中只想到怎麼爭取自己的地盤,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沒有反思過錯的空間,刑罰制度也難以發揮教化作用。

律師黃志文強調,6個沒有被判死刑的重刑犯,結果死在獄中,雖然他們用了錯誤的方式傳達他們的訴求,但是國家現行的刑罰制度是否真的過當地剝奪了他們的希望和尊嚴,以致他們走上絕路?仍然值得我們省思,以免悲劇再次上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