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研究:基因與社交 影響學童飲酒行為

中央廣播電台/沈雅雯 2015.02.12 00:00
過去20年,醫學研究指出,越早喝酒,將來喝酒的頻率與機會也會提高。一項由台大、陽明與國衛院共同研究就發現,曾經喝酒的兒童體內如果有酒精代謝基因變異,就不容易持續飲酒,形成天生的保護力,但這項保護力受到社交等因素的影響,會逐漸減弱。進入青春期後,人際關係越活躍的人,喝酒的機會就跟著提高。

台灣雖然明文規定,商店不得販售酒類給18歲以下的孩童,不過,青少年飲酒的情形卻日益普遍,統計2004年到2006年短短3年間,國中生的飲酒比率從13.97%上升到18.08%。

台灣大學、陽明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花費4年時間,追蹤大台北地區近500名小學生的喝酒情形,發現學童會不會持續喝酒,跟天生的基因以及社交關係有關。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陳為堅指出,現有的研究已經知道,民眾如果體內的酒精代謝基因「ADH1B」或「ALDH2」變異,喝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跳快的不舒服症狀,因而比較不喜歡喝酒,形成天生的保護力。

陳為堅表示,研究團隊在學童的研究中發現,有基因變異的學童的確會減少喝酒的基會,但是這個保護力受到人際關係影響,會逐漸減弱。進一步分析更顯示,在不同團體中社交關係都活躍的人,喝酒的機會又比較高。他說:『(原音)這個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在小孩發育過程,酒是一個社會化的象徵,這個會影響他的因素滿多的,有一部份是因為你身體的特徵,不過這個特徵,你就是你代謝慢這個比較生物性的保護,也只有一定程度的保護,等到他們年紀變大,他因為有很多同儕,(生物性)的效果就會變少。』

陳為堅說,兒童青少年的酒精不當使用,可能影響腦部發育。國外研究指出,越早開始飲酒的人,將來喝酒的機會比較高,現在本土研究也已經證實社交對學童飲酒的影響,認為政府單位應該更積極介入管理,讓兒童青少年可在免受酒精影響的健康環境下成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