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文科考題,出現「穿越」漫畫看圖寫作、比較古今作者的文學觀點等試題,閱讀測驗取材更包含性別議題、黑心商品等,取材非常豐富,大都是高中課程沒教過的文本。
板橋高中國文教師官廷森表示,今年試題對高中教學的啟示是,不能再只精讀30篇核心選文,而要多補充相關作品,訓練學生分析思考。例如今年非選考到的「典論論文」是核心選文,但用來比較的高行健在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發表的感言「文學的理由」,學生就比較陌生。
另外,國文科命題偏重記憶性的題目如國學常識、修辭、語法等,已逐漸式微。「精讀」仍是必要,但要搭配「大量閱讀」。
英文科狀況類似,補教老師李奇表示,學測選材越來越重視「國際視野,在地關懷」,考前不能只做考古題,而是要廣泛涉獵各種新聞題材、社會脈動,尤其是醫學衛生的文章,今年就考了3篇,其中2篇出自紐約時報。
李奇表示,學測英文不會考專業用詞,學生就算不認識字,從前後文也能大致猜出。但多涉獵文本絕對沒錯,可以增加常識、練習閱讀理解。今年入題的「不必要治療」和「久坐傷害」,都是非常有名的新聞議題。而東西文化異同、新發明等,也是經常出現的題材。
社會科部分,圖表題依然是主流,雖然佔分每年都略有消長,但一旦出題,往往就是難度最高、最有鑑別度的決戰題。例如今年學測就出現直條圖,要學生判斷未標示的地方是上海、倫敦、紐約、東京還是奈及利亞的拉哥斯。
補教老師李威立表示,圖表題考驗綜合知識運用,上述題目要瞭解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趨勢,題目也問及哪些是亞太經濟合作(APEC)的成員國。歷史、地理跨領域命題時,最常出現的就是時代結合氣候。
今年學測自然科命題,也符合跨領域的趨勢。台北市、新北市高中解題團隊指出,物理的18題中,就有3題需用到地科和化學知識;化學著重基本知識應用,多達6題與實驗相關,學生上實驗課時,不能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而要深入瞭解實驗背後的原理。
數學科是今年學測比較「反趨勢」的一科,成功高中教師許玉華表示,以往學測趨勢是重觀念,觀念清晰、一看就能解出的「低層次」題目約佔一半,今年卻不到2成。
許玉華表示,今年學測數學科計算量大,且題型設計新穎,要花較多的時間看懂題目、瞭解題意,看得出出題者的用心,但希望難題比例要拿捏好,避免讓學生灰心,對教學現場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