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食藥署抽驗北市魴魚 全是鯰魚假冒

中央廣播電台/沈雅雯 2015.01.29 00:00
高級餐廳菜單中常出現的深海魴魚,可能出現假冒。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隨機在台北市抽驗12款魴魚食材與食品,檢驗後發現全部都是鯰魚,而非魴魚。食藥署今天(29日)表示,已經展開邊境稽查,也呼籲業者應該如實申報產品,不應魚目混珠。

民眾經常到市場、賣場購買魴魚回家料理,但是小心可能買到假貨。食藥署日前研發出DNA分子生物鑑別技術,用來分別魚品種類。

研究人員前往台北市賣場、餐廳,購買了12項標示為魴魚的冷凍魚片、魚排與食品,經過檢驗卻發現,這12項食品都不是魴魚,而是低眼巨鯰。食藥署研究檢驗組組長陳惠芳說:『(原音)我們總共買了12種檢體,那其中有魚片的是6個檢體,製成產品的是6個。經檢驗結果發現,那些標示是鲂魚或是多利魚的,結果我們發現牠們都是鯰魚,我們已經把相關資訊給賣場或餐廳,請他們要進行標示的修正。』

陳惠芳表示,海水捕撈的魴魚正式名稱是「日本的雕」,英文俗名為John Dory,因此又被稱為多利魚,由於肉質鮮美,常被用來做成生魚片食用, 是高經濟價值的魚種;而低眼巨鯰多以養殖方式大量生產,主要從越南進口。外觀上日本的鯛的魚片帶有魚皮,呈三角形;鯰魚的魚片沒有魚皮,呈長條形。

食藥署推測,業者可能是因為價差而用鯰魚來假冒魴魚,但是究竟是進口業者涉嫌假冒或是餐廳、賣場業者欺騙消費者,還需要調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