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名家觀點/洪部長,「文化資產的功成」必須在你!

NOWnews/ 2015.01.26 00:00
文/夏學理

平面媒體於今(1/25)日上午07:06,以「國產署賤租古蹟 文化部不吭聲 學者︰疑有鬼」為題,在該報官網上刊出對「國產署大規模「標租」(古蹟)行為,文化部竟悶不吭聲,讓人懷疑其中「有鬼」,濫租的結果,恐淪為不肖商人的斂財工具」,進行大篇幅的圖文報導。

41分鐘後,文化部洪孟啟部長於上午7:47,在其「個人臉書」上,公開地發佈了如下的貼文:「最近學理兄針對國產署所謂的「古蹟標租」構想提出了幾篇文章。事實上在這個新聞一見報,我就請文資局立即和國產署溝通,並且也提醒他們注意文資法21條,古蹟或歷建使用者應有的責任及義務,請他們務必列入評審規範之中。所獲得的回應很正面,同時國產署也在後續作業之中。為了尊重國產署單位的尊嚴,我們建議由他們對外說明,而文資局則站在支援投手的角色,提供專業意見及協助處理,避免產生他們被所謂打臉的説詞出現,尤其不能傷害別人的尊嚴。其實國產署的原始初衷並沒有不是,他們想與其讓文資建築在未有整修經費的困境下不斷破損,何不換個角度正面思維,結合民間資源來作維護,諸如提供藝文社團空間、文創微型企業基地等等,形式是一種委託管理及古蹟活化再利用。錯就錯在用了「標租」兩個字,而被人在這兩個字上擴大問題之後,他們又不知如何面對說明。古蹟的維護的確成為擁有者或管理者的惡夢,國產署願意正面面對應該是要給予鼓勵的,我的看法是以善意看待,從專業角度恊助他們補強,對於軍方的失用眷村維護及再利用問題,我也是希望用合作、恊助以及體諒的態度去處理。建立伙伴關係,彼此互信的分工合作,一定好過一昧否定丶敵對的打擊別人或甚至扭曲別人的善意要好。當然文化是大家身邊的大大小小事,因此作為一個文化工作人在心態上最重要的是以同理心待人,並且要打定功成不必在我。」

首先,有幕僚幫忙蒐集輿情的洪部長應該也很清楚,自1/5民間開始發出反對國產署「標租」古蹟的聲浪迄今,就個人所做的蒐集,至少就有17封來自各方、刊載於各媒體的投書;遺憾過去20天,無論是力推「標租」古蹟的國產署,還是文化資產暨文資法主關機關文化部,都端出一幅拒對民間反對聲浪做出任何回應的官僚態度。但今早,洪部長卻反常的捨棄了文化部官方發佈聲明的機制,透過其「個人臉書」,將一個經過行政院於103年12月15日核定的「標租國有非公用文化資產之租金計收基準及方式」,輕描淡寫為:「國產署的構想」、「國產署的原始初衷並沒有不是」、「錯就錯在用了「標租」兩個字」、「不知如何面對說明」;另又似乎試圖以「被人在這兩個字(標租)上擴大問題」、「用合作、恊助以及體諒的態度去處理。建立伙伴關係,彼此互信的分工合作,一定好過一昧否定丶敵對的打擊別人或甚至扭曲別人的善意要好」等莫名的話語,以一己的文化部長之尊,去模糊民意對於國有古蹟「能否或應否被標租」之嚴正公共議題的公開探究!

國產署準備「標租」古蹟是事實,文化部也一定參與了行政院於103年12月15日核定「標租國有非公用文化資產之租金計收基準及方式」的院會。洪部長在其「個人臉書」中說:「這個新聞一見報,我就請文資局立即和國產署溝通,並且也提醒他們注意文資法21條,古蹟或歷建使用者應有的責任及義務,請他們務必列入評審規範之中」,若洪部長的說詞為真,則是否已嚴重失職在先?而當洪部長又善良慈悲地寫出:「為了尊重國產署單位的尊嚴」以及「避免產生他們(國產署)被所謂打臉的説詞出現,尤其不能傷害別人(國產署)的尊嚴」的語句時,洪部長在全長556字的貼文中,又可曾為那些「被私有化、商業化、餐飲化」的公有古蹟的尊嚴,給予過任何一絲的考量與憐憫?

如果受到憲法與文資法雙重保障的古蹟能說話,當古蹟聽到洪部長今早直言:「古蹟的維護的確成為擁有者或管理者的惡夢」時,不知古蹟是否會說:「是啊!因為人心最覬覦的,終究是那些地,以及是否能藉古蹟牟利!」所以,儘管古蹟的「再利用、夥伴關係,以及公私協力....等,均屬延續古蹟生命力的好做法,但攤在今日臺灣且至為難堪的事實卻是,竟會如此不幸地存在有許多本末倒置的惡例,諸如:違法出租公有古蹟成為私人會所/招待所,或是違反比例原則的餐飲經營….等;藉此試問,難道洪部長會因為自己抱持「以同理心待人,並且要打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而無視於、也不會遺憾於,因為各級政府一再的放任,而持續讓個人私利,糟蹋公有古蹟的惡例....

洪部長,「文化資產的功成」必須在你!不然,在誰呢?

(作者夏學理,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創學程教授)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com《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