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指出,三年來團隊平均每季赴東沙一次,每次停留一星期以上,調查對象為該海域常見的尖齒檸檬鯊、黑邊鰭真鯊、烏翅真鯊、納氏鷂鱝、邁氏條尾魟、費氏窄尾魟等六種軟骨魚類,又以檸檬鯊為主。
王建平團隊在東沙島多處設調查據點,利用定置網、蜈蚣網、延繩釣等方式捕釣檸檬鯊等軟骨魚類,分別量測記錄、取得組織樣本、植入標籤、晶片後野放。
研究顯示,東沙環礁一帶檸檬鯊應有三、四百隻,有趣的是,檸檬鯊成鯊身長可達三、四公尺,重約二噸,但在東沙所捕釣到的檸檬鯊身長最小六十公分、約五公斤,最大不過二公尺、重三百公斤,表示檸檬鯊成長到一定大小,就不在這個區域出沒,研判東沙島是檸檬鯊繁殖成長地區。
從組織樣本的DNA鑑定,與世界其他海域檸檬鯊相較,東沙檸檬鯊族群遺傳歧異度(遺傳多樣性)較高,可知東沙檸檬鯊數量足夠,不至於近親交配。
王建平團隊調查發現,胎生檸檬鯊一次可產下一到十隻以上不等幼鯊,與其他卵生魚類相較繁殖力低。資料也記載檸檬鯊從七歲起才具繁殖力,四到六月是繁殖期,意味族群數量成長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