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首位登東沙島調查軟骨魚類學者 成大王建平教授收穫豐

台灣好新聞/ 2015.01.22 00:00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台灣四週環海,出沒的鯊魚種類不少,但只在遙遠的東沙環礁才能見到檸檬鯊,近年來海洋保育觀念日受重視,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王建平及其團隊承接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成為第一個踏上東沙環礁國家公園調查檸檬鯊等軟骨魚類生態的學術團體。

歷經3年研究調查成果豐碩,發現東沙島沿岸的檸檬鯊數量穩定、自成一族群且多是未成年,研判東沙環礁一帶為其繁殖區,成年後即遷移他處,待繁殖期再回來生產。

王建平教授表示,東沙環礁軟骨魚類生態調查於2014年告一段落,12月底完成期末報告;3年來團隊平均每季赴東沙環礁一次,每次停留1星期以上,調查對象為該海域常見的尖齒檸檬鯊、黑邊鰭真鯊、污翅真鯊、納氏鷂鱝(雪花鴨嘴魟)、邁氏條尾魟、費氏窄尾魟等6種軟骨魚類,但以尖齒檸檬鯊為主。

位於南海北端的東沙環礁,生態系統涵蓋島嶼、海岸林、潟湖、潮間帶、珊瑚礁、海草床、大洋,有著豐富多樣種的海洋生物,2007年劃為國家公園,海洋國家公園管理局為推動海洋生態教育,增加民眾對鯊魚等軟骨魚於的認知與保育,遂委託學術界著手調查東沙環礁周邊常見軟骨魚類生態。

王建平教授團隊的調查包括,行為模式、建立檸檬鯊遷徒、活動棲地、洄游生物學等基礎資料。

團隊在東沙島的島南、島北、島東、潟湖、潟湖口各設一個調查據點,利用定置網、蜈蚣網、延繩釣等方式捕釣檸檬鯊等軟骨魚類,分別量測紀錄、取得組織樣本、植入標籤、晶片等之後野放。2014年3至11月共獲188隻軟骨魚類,其中尖齒檸檬鯊174隻、黑邊鰭真鯊4隻、費氏窄尾魟5隻、邁氏條尾魟3隻、納氏鷂鱝1隻。

王建平教授表示,從檸檬鯊的標放數量估算,東沙島環礁一帶的檸檬鯊應有3、400隻;有趣的是,檸檬鯊成鯊身長可達3、4公尺,重約2噸,但在東沙環礁所捕釣到或見到的,身長最小60公分、約5公斤,最大的也不過2公尺,重約300公斤,長到一定程度即消失了,從而研判東沙島是檸檬鯊繁殖成長地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