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隱形奶油陷阱 董氏調查:土司、冰淇淋最騙人

NOWnews/ 2015.01.19 00:00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挑奶油產品,一樣不知不覺把「隱形奶油」吃下肚!董氏基金會今(19)天公布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包括土司、餅乾、冰淇淋等食物,民眾多不知道其中含有奶油、或者以為是用「乳脂」奶油製成,其實在成本考量下,多以動植物混合奶油製成,成分和民眾想像大不相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等風險。

董氏基金會去年年底與師範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學生合作,調查市售37件奶油產品,其中只18件是純動物性奶油,且發現市面上不論原料、加工方法,所有產品竟都叫做「奶油」,導致消費者不易辨識,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下肚的是什麼,呼籲主管機關盡快完善相關標準。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副主任陳醒荷表示,說到「奶油」,多數民眾都直覺認為是「牛奶脂肪」加工製成,但是實際上調查市面上的產品,可以發現種類五花八門,依型態可分為塊狀、乳狀,依成份來源分為動物性、植物性以及動植物混和3類,為避免造成身體負擔,一般並不建議吃奶油,因為奶油通常屬於飽和脂肪,且無論奶油的來源是「動物性」或是「植物性」,過量攝取皆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調查發現,民眾常誤認植物性奶油不含膽固醇,沒有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疑慮,其實植物性奶油為經過「氫化」處理的人造奶油,氫化過程中會產生反式脂肪,即使改良過的技術,最後成品不含反式脂肪,仍會產生較高的飽和脂肪,兩者皆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等風險。

陳醒荷指出,市售植物性奶油為了模擬天然牛奶製品的風味以及適口性,往往會添加牛奶香料、煉奶香料或是使用奶粉,甚至摻入動物性奶油,以及膠質和乳化劑,成分十分複雜,然而標示上仍然以植物性奶油作為品名,所以吃素的消費者常誤買混和動物性成分的植物性奶油製品。

日常也有一些消費者常忽略的「隱形奶油」陷阱,董氏基金會調查,包括:糕點餅乾、土司、泡芙、塔、玉米濃湯、義大利麵、牛奶鍋、焗飯、燉飯、冰淇淋等,且所使用的奶油多為經過氫化的植物油,健康負擔大。

陳醒荷強調,如果真要吃奶油,挑成分單純的動物性奶油為佳,但動物性奶油大多含有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過量攝取會升高血中膽固醇,有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飲食上應盡量避免從像是塗在吐司上的奶油、超商販售的冰淇淋等奶油攝取油脂,建議適量選用天然的植物油如橄欖油、堅果類、魚肉的油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