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專欄/請柯P認清身分,請大家饒過柯P

蕃論戰/程凱/專欄 2015.01.16 00:00
柯文哲就任市長至今不過20天,然而相較於選前的高人氣,似乎正下滑中。首長遴選爭議、莊淑芬不做副市長、公館封路、公益場合爆粗口罵下屬、訂報風波.......等,都引發反彈,許多選前支持的社會賢達、團體或老百姓,也開始傳出後悔或失望的聲浪。 由於柯文哲就任市長不過20多天,相較於市政龐雜程度,短期內要能就其職權所管轄之事做出全盤理解,平心而論再神都不可能,因此外界現階段以放大鏡檢視柯市長的一舉一動,實在過於嚴苛。 九合一選舉後,台灣有上萬名當選者新官上任,先不說基層里長,光縣市首長也有20幾個,但我們每天只看到新聞媒體一天24小時緊跟柯文哲,報導市長的一舉一動,但人難免都有凸槌與失言,一不小心,柯P就成為當天頭條。政治人物被鎂光燈包圍是選擇從政之路時便需面對的後果,但這種緊迫盯人的方式,對柯市長而言實在不盡公平。媒體只報台北市長,無疑是怠惰所造成對外縣市民眾的資訊霸凌,閱聽大眾們實在應該發出怒吼。 對於新官上任,選民如果希望這位首長一就任就掌握全盤狀況,所作決策都能順利推行而不引發反彈,恐怕是緣木求魚,過多的關注與壓力,對努力上手新工作的首長而言,可能未必是好事,媒體與市民們,實在應該給柯市長多些的時間與空間,待市府團隊都就位並能全盤掌握其職權時,再來評斷他們的功過,也許較為客觀公正。 但也呼籲柯文哲,既然選擇從政,並且獲民眾支持當選台北市長,自己也應該有身分轉變的自覺。人事紛擾、決策瑕疵,或許都能以新手駕駛、請多包涵來簡單帶過,但至少心態與言行,柯文哲也應該更像個台北市長。 柯P的當選,部分原因是打著素人的旗號,但民眾所期許的素人,是希望能跳脫傳統政治人物的沉痾,擺脫藍綠惡鬥,不代表民眾忽略縣市首長所應有的公眾形象與人品高度,對於在醫院中朕說了算,沒人敢挑戰的柯文哲來說,就任市長幾天下來的行政程序與繁文縟節恐怕感到渾身不自在。然而,這些柯文哲覺得多餘的,有些確實是不必要的沉痾,但不可否認,有的也是政府機關維持運作與組織內部穩定的依靠,相關組織文化理論,期許柯市長多些時間去理解與品味。 選舉已經結束,公眾爆粗口、衣著隨便接見外賓、英文不好、亂開玩笑,這些選戰時期也許深受大眾喜愛的柯式作風,並不適宜在柯市長的身上出現,一次兩次大家覺得好笑與特別;多了,民眾只會覺得市長的輕浮與不莊重;而一再於政策上反覆或輕率發言,狼來了的效應,對整體市政運作的傷害恐怕難以估計。 由於選舉已經結束,市政亦未嫻熟,頻繁上電視節目接受專訪,無論是意圖維持人氣或推廣新政,似乎都顯得多餘、矯揉而無必要。柯文哲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儘速上手市長工作,對職權與重大政策先行理解,而非僅憑刻板印象貿然發言或做政策宣示。否則,媒體能將柯文哲捧上天,也容易將其踹倒在地,想想太陽花學運諸神的毀滅,柯文哲實在應該引為借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