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是藥三分毒?遠離藥害醫病多溝通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5.01.14 00:00

遠離藥害,從瞭解藥品副作用開始!藥師強調,「是藥三分毒」,即使由專業醫師開立的慢性病或日常用藥,也隱藏著致命危機;基本上,多運動與健康飲食才是治療疾病最好的處方,用藥應視為輔助治療。建議民眾,遠離藥害可從注意藥袋、用藥紀錄、善用網路系統做起,同時應重視醫囑溝通,避免藥害上身。

遠離藥害可從注意藥袋、用藥紀錄、善用網路系統做起。。(圖片/華人健康網資料照片)

1月15日是藥師節,民眾依然對「遠離藥害」課題高度青睞。成大醫院藥劑部教學負責人李惠娟藥師指出,藥物是疾病治療的一項重要武器,然而因為藥品特性、病患體質及病情差異,即使在合理用藥情況下,病患仍可能發生無法預期的藥物反應,甚至導致傷害。

藥害救濟 藥物敏感症候群居多

根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最新統計,去年國人申請藥害救濟案件,總計255件,審核通過高達6成5(159件),其中又以「發生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包括:史蒂文強森氏症(SJS)/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症(TEN))等藥物敏感症候群為最大宗。

此類藥物反應的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有喉嚨疼痛伴隨發燒、口腔或黏膜潰爛、皮膚紅疹、丘疹、廣泛性表皮脫落、眼睛癢、水泡、出血、黃疸、腹痛等,情況更惡化時,還會有無法吞嚥、小便困難等狀況,甚至嚴重會導致死亡,若民眾用藥後產生上述癥兆,應儘速就醫處置。

民眾要遠離藥害,應先從瞭解藥品副作用開始。(圖片/華人健康網資料照片)

藥品不良作用 民眾易產生焦慮

李惠娟藥師強調,臨床觀察,民眾對藥品不良作用的反應可分為2類,第1類是對藥品標示的副作用有過度的反應,常常領了藥而不敢服用,一旦產生藥袋上標示的類似症狀就焦慮的自行停藥,反覆就醫。第2類則是對藥物的使用安全毫不在意,往往已經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反應還毫無警覺。

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其實是病患和醫療人員都非常不樂見的,但因體質差異和發現時機的早晚,後續癒後狀況差異也很大,而病患往往會直接歸咎於藥品的使用不當,質疑醫師的專業能力,造成醫病關係的緊張。

藥害補助申請 僅適用西藥製劑

事實上,藥害救濟制度成立的宗旨就是希望在無人為過失下,對於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而受藥害者,給予及時的救濟;但並不是所有使用藥品後產生的不良反應,都可以申請藥害救濟。

基本上,包括:1.反應與藥物的使用無關。2.常見且可預期的不良反應。3.未依藥物許可適應症使用等,都不在藥害救濟補助範圍之內,尤其目前藥害救濟僅適用西藥製劑,包括口服及外用藥,而中藥及醫療器材造成的傷害則也不在救濟範圍項目內。

【藥師建議】:

遠離藥害可從注意藥袋、用藥紀錄、善用網路系統做起。目前大型醫院都是採取一藥一袋的方式,每個藥袋都有完整的適應症與副作用資訊,如果是慢性病用藥還有完整的用藥紀錄。而有些醫院還提供電腦查詢,讓患者了解過去1年在該院的領藥紀錄,民眾也可以從藥劑部網頁查詢到藥品相關資訊。總之,醫病間多溝通,是遠離藥害風險的不二法門。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2271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