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醫療產業的挑戰-研發創新與應用

中央社/ 2015.01.14 00:00
台灣醫療產業的挑戰-研發創新與應用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114 11:06:23)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黃啟宗理事長於科技部跨領域創意加值計畫推動辦公室領銜主辦的「橘色科技創意加值計畫成果產學媒合會議」中,以「台灣醫療產業的挑戰-研發創新與應用」為題演講,呼籲醫材的創新研發要從創新思維入手,並指出現階段台灣的醫療器材應做少量多樣客製化又和全民健康有關的產品,拓展海外市場宜先考慮市場機制較嚴格而透明化的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市場。

黃啟宗理事長由大同工學院機械系畢業,為榕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亦擔任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以下為黃理事長演講內容摘要。

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工業同業公會目前登記有約400家會員,還有很多新創的公司想要加入,顯示醫材產業正蓬勃發展。但醫材產業有辛酸的一面,有些產品像拐杖、洗澡床、輪椅、溫度計、電動代步車等,毛利率都很低。還有很多認證和測試,臨床試驗等關卡,經營並不容易。

台灣醫材產業的中小企業以B2B為主,B2C的不多。現在因為全球化的競爭,商情資訊上網一查就瞭如指掌。目前科技部和衛福部等政府部會都已投入醫材的研發,但中國大陸、東南亞、東歐和南美的國家都在崛起,因此創新是台灣的醫材研發一定要走的方向。

醫材產品要達到規模產量,損益平衡,能回收成本,企業才有興趣走下去,而低階的醫材廠要升級並不容易。2013年公布台灣醫材的產值是1163億,其中約80%來自OEM的電動代步車、輪椅、血糖儀、溫度計,另外的20%來自較高階的產品。目前台灣達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第二類醫材標準的廠商約佔20%,到達第三類最高階標準的還不到10家,產值很低,所以我們努力的空間還很大。

要做研發創新,思維很重要。我認為「創意」就是「創造生生不息的生意」,而「生意」是「生生不息的創意」。例如英國重視建築物的保存,不能隨意增建無障礙設施,於是10年前我和英國的客戶合作設計出可以拆裝和有各種角度的無障礙設施裝置,在英國得到獎項的肯定。在英國倫敦地標「大笨鐘」後面的國會議員大廈頂樓的無障礙扶道就是我的公司裝的。這類產品是根據需求,加上創意,整合現有的技術,產生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我認為這是台灣醫材的中小企業比較快速能上路的產品開發方向,負擔比較不那麼大。

再舉一項我公司的產品來說明「創意」。我們公司研發製造的醫療病床,最低只有7公分高,不會有讓病人跌落地面的顧慮。還有最高可達80公分的醫療看護床,這樣在國外身高較高的看護想為病人治療或打針時就不需要彎腰。另外,由於國外規定不能直接用人力來搬運病患,我們公司研發了移位機(patient lift),產品大約2015年3月可以上市,在英國、美國、台灣都申請了專利,預計這項產品可以創造1千萬美金的訂單,約可以多雇用1百多位員工。

在目前台灣的醫材產業想從OEM晉階到ODM的層次時,可以多著墨醫材產品外觀元素的設計和配色,這些能造成很不一樣的感覺,是創意能達成差異化產生價值的方式。當下一個階段台灣要提升到OBM的品牌之路時,會需要有核心技術。

台灣的醫療器材發展到目前的階段,我認為應該做少量多樣客製化又和全民健康有關的產品。目前我們公會的會員廠商多半是供銷歐洲、美國和日本的市場,在這些市場比較有嚴格和透明化的機制,在這裡成功之後,要到哪裡都可以。

醫療器材是以維護全民健康為使命,而各種市場的法規和測試都是門檻。我以《戰國策》中馮諼市(買)義的典故與各位共勉,讓我們將醫材產業的應用放在創造就業機會和維護全民健康,這就是使醫材產業能夠奠定基礎、綿延不絕的「義」。另一方面,經營企業和研發要考慮「義利合一」,除了專利之外,要思考這項產品是否能夠量產並產生就業機會,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本著這樣的思維,無論是個人或企業,都能永續經營。

訊息來源:科技部工程科技推展中心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63752.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