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阻擋疫情嚴防禽流感  中市養禽場消毒3天

大成報/鄒志中 2015.01.13 00:00
【大成報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禽流感持續擴大並由南向北蔓延中,臺中市長林佳龍表示,他已在第一時間要求臺中市衛生局、臺中市農業局等相關局處全面訪視轄內養禽場及理貨場,要求徹底消毒,並指示臺中市副市長潘文忠召開緊急防疫會議,做好防疫工作。

臺中市長林佳龍昨(12)日於臺中市政會議表示,禽流感目前逐漸擴大,雲林、嘉義、屏東已是確定疫區,臺南、彰化也有疑似病例,而臺中市就在最前線,雖然還沒有嚴重疫情,但應思考如何第一線阻擋疫情,做好防疫工作。

他並指示臺中市副市長潘文忠與臺中市衛生局、農業局等局處召開防疫會議,目標在提升防疫強度,要求臺中市農業局、動保處針對養禽場、理貨場等地加強檢驗並消毒,以嚴密監控疫情,確保市民健康。

臺中市衛生局長徐永年也表示,H5N2、H5N8這兩種禽流感病毒根據世界各國調查顯示,尚未有人類感染的病例,因此目前處理的重點是在發生地的各項動物防疫措施及管制。

臺中市衛生局也提醒,禽流感病毒不耐熱,56℃加熱三小時、60℃加熱三十分鐘、100℃加熱一分鐘即可殺滅,所以雞肉、雞蛋都應熟食,即可確保安全。

臺中市長林佳龍昨(12)日召開「H5N2、H5N8禽流感防疫會議」,確定臺中市「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感冒緊急應變小組」即日全面動員。他強調,防疫視同作戰,一定要打贏,臺中市府必須做最壞情況的準備,全市養禽場3天內消毒完畢,近日由臺中市府邀請中彰投相關人員共同召開「區域聯防會議」,全力防堵防疫死角。

臺中市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感冒緊急應變小組」由林市長擔任總指揮官、臺中市農業局擔任指揮官,分為疫情控制處理組、行政後勤支援組,納入臺中市環保局、衛生局、環保局等相關機關,即日啟用防疫緊急機制。

林市長強調,禽流感擴散是點線面加速進行,防疫必須與時間賽跑,目前雲嘉南鵝鴨場皆傳出疑似禽流感疫情,臺中市等同是最後一道防線,除積極與中央聯繫必須物資,市政府也務必以最壞情況做最充分準備,包括人力、物資、設備及醫院通報系統都必須備齊。

臺中市農業局長王俊雄報告指出,臺中市共有259間養禽場,其中包括64間水禽場,還有2間理貨站,屏東、嘉義及雲林縣發生鴨鵝異常死亡後,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立即啟動家禽流行性感冒防治工作小組,9日完成臺中市64間水禽場疫情調查及防視,未發現可疑動物傳染情事,2間理貨站也完成消毒並要求停宰。

林市長表示,防疫必須從源頭與群聚處防堵擴散,基本消毒馬上展開,區公所防疫人員及獸醫師全面整合投入,臺中市養禽場在星期四前全面消毒完畢,針對理貨站,臺中市府嚴查杜絕化明為暗,並鼓勵臺中市民眾檢舉,查獲屬實絕不寬貸。

臺中市動保處長林儒良也呼籲,臺中市府將加強查察,如發現私宰,依畜牧法罰2萬元到10萬元,累犯者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

林市長強調,臺中市成為全臺防疫最重要的地方,但防疫工作不是一個地方政府的內部事務,中彰投應該視為一體,共同採取「區域聯防」,他將邀請三縣市農業、衛生相關局處首長召開「中彰投聯合防疫會議」,發揮區域防範能量,才能有效防止疫情擴散。

臺中市衛生局也呼籲,禽流感是禽類流感病毒引起之流感,通常很少感染人類,目前全世界尚無人類感染H5N2或H5N8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民眾無需恐慌,並記得不碰禽鳥及其分泌物、不買飼養來源不明或走私的禽鳥、不去生禽宰殺處所與養禽場活禽市場、要勤洗手,不摸眼、鼻、口、料理禽肉蛋類要煮熟、有感冒症狀要速就醫,在家充分休息。

另外,臺中市衛生局也強調,禽畜養殖場工作人員有感冒症狀不接觸禽畜;工作時要穿工作服並配戴口罩、手套等防護具;要用肥皂徹底洗手,工作完雙手需消毒,工作人員早晚要量體溫,家屬要密切監測健康狀況,在接觸禽畜後7天內,如出現感冒症狀要戴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禽鳥接觸史。

若民眾前往國外返國後7日內如出現發燒或類流感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旅遊及禽鳥接觸史,俾便醫師提供適切之醫療服務。如有相關疑問,可撥打1922全國防疫專線,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此外,臺中市衛生局呼籲民眾遵守「五要十不」的預防方法,「五要」分別為「要」勤洗手、「要」打人類流感疫苗、「要」熟食、「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和休息、減少壓力、「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若發燒應戴口罩立即就醫。

「十不」為「不」靠近、接觸及餵食候鳥及一般禽鳥、「不」至禽流感流行地區參觀禽鳥的養殖或展示,「不」讓飼養之禽鳥與其它不同類飼養禽鳥(雞、鴨)、家畜(豬)混、「不」將飼養之禽鳥(鴿類)野放、「不」購買來路不明之禽鳥肉品、「不」碰觸、販售、購買及攝食罹病禽鳥、「不」隨意棄置病死禽鳥、「不」自行宰殺禽鳥、「不」生食禽鳥類製品(包括蛋類及相關產品)、「不」去擁擠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

民眾如有相關疑問,可撥打1922全國防疫專線,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