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再籲江蕙勿退出歌壇!【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15.01.11 00:00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江蕙小姐「2015祝福演唱會」16場門票已全部銷售一空,和往年一樣向隅者眾,今年還特別嚴重地引來為數眾多且高出十倍價碼以上之黃牛票,讓很多向隅歌迷迄今氣憤難消,為台灣2015年新年後異常低迷的經濟景氣帶來一陣熱潮;江蕙為了感謝歌迷們熱烈之支持,原則上已決定加場演出,惟要加多少場則由網路決定,如此作法將有抑制猖獗黃牛票之作用;所以江蕙和主辨單位都呼籲所有歌迷朋友勿去買黃牛票,江蕙小姐將會唱到大家高高興興滿意為止;據主辦單位原先估計已排隊而尚未買到票之觀眾來看可能要加演十場以上方可善罷干休;那麼再加上原先的16場就共26場以上,以一週平均演唱兩場計算,大概要一季才能結束演唱會;那麼吾人就建議行政院宣佈那一季為「江蕙音樂季」,以示政府重視台灣本土流行音樂文化之意及崇榮江蕙小姐對台語流行歌曲文化之偉大貢獻;當然吾人希望國會或中央政府能正式籲請江蕙小姐繼續留在歌壇為台語歌曲文化繼續做出巨大之貢獻,讓台語歌曲能傳遍亞洲甚至全世界;政府應該學學香港政府(從港英政府時代開始)是如何推展粵語歌曲,只有一首「上海灘」(粵語版)就唱遍世界各地;台灣難得出了一個江蕙的台語歌奇葩,能把台語歌唱得雅俗共賞,連外國人都聽到感動;故政府一定要想盡辦法留住江蕙繼續為台語歌曲貢獻心力,發展庶民經濟、平民文化;從這次平民百姓如此熱烈搶購江蕙演唱會之門票就可看出江蕙唱歌在當前公民社會之影響力,尤其一張六千八百元門票可賣到八萬八千元黃牛票,這已可以媲美世界級一流演唱會之門票價碼,馬英九、毛治國可以聽不懂台語歌曲但絕不能聽不見台灣人民的心聲。

有一些頭腦比較簡單的評論人說江蕙特意在元月二日宣佈告別歌壇是引起這次門票搶購風潮之主因,吾人同意這個時間點宣佈退出歌壇會激起一些搶購門票之風潮,不過往年江蕙的演唱會也都是如此,上次從十二場加場到十六場也是搶購不止,這次從十六場開始搶購也是剛剛好而已;這年頭很多歌星能一年開三場、六場已經很不容易了,若沒有實力或不受歌迷歡迎者一年能開十六場嗎?梅艷芳若沒實力沒受到歌迷歡迎能靠炒作門票銷售就在30年內在人口只有700萬人的香港紅磡體育場開150場以上的演唱會嗎?

其次再探討一下退出歌壇之宣佈時間點,依吾人理解若江蕙真的在演唱會最末場再宣佈退出歌壇那對台灣社會造成的衝擊將更大;大家回想一下帶著二百萬軍民敗逃到台灣躲避中共追殺的蔣介石一死,那些外省老兵憂心忡忡、不可終日,不知憂憤而死多少人?最有名的是繼蔣經國之後擔任總政戰部主任的唐守智將軍暨夫人在老蔣逝世24小時內相繼憂憤過世;至於那些苟全性命於亂世的外省老兵則如喪考妣、哭喪著臉夾道擺靈位跪拜路祭,就像天已垮下來一樣。另一位已故「國民歌后」鳳飛飛知道她自己的生離死別將影響到眾多歌迷生活的喜怒哀樂,故在她逝世前交代兒子暫不發喪,俟台灣人民過完最重要的農曆春節一個月後兒子自香港奉靈返鄉歸靈大溪後再宣佈;就是如此謹微慎小已引起台灣歌迷一陣大驚動;為了安撫歌迷憂傷情緒,前桃園縣長吳志揚趕快交代文化局長在大溪找一處適當場所設立「鳳飛飛臨時紀念館」,讓全國歌迷有一處憑弔懷憂想念鳳飛飛之處讓歌迷紓解情緒;現在「鳳飛飛臨時紀念館」已與兩蔣紀念園區並列為大溪最重要的觀光景點,可見「國民歌后鳳飛飛」在國人心中之地位;而鳳飛飛自29歲即遠嫁香港、雖偶而回台會歌友,畢竟「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而江蕙是長年與台灣歌迷常相左右、鮮少遠離、「幽意無斷絕」,不管是電視、電台、演唱會、甚至夜市、菜市是江蕙之音無所不在,到處都是「錚錚然有江蕙聲」,可以說絕大部份的台灣人(包括很多外省人)是在江蕙歌聲中度日子、長年依靠江蕙歌聲排憂解悶,有如空氣和水、也如三餐,甚至很多人出國工作、旅遊也帶著江蕙CD、DVD同行以解思鄉之愁,江蕙晚鳳飛飛近半個世代,在聲藝與音樂科技方面都進步甚多,此為江蕙會讓台灣歌迷更難以釋懷之關鍵;兩代國民歌后對台灣歌迷之貼心情意是相同的,故都不願「分離」讓歌迷帶來太大之痛苦與難安,這是江蕙要在演唱會之前宣佈「告別歌壇」之原因,應非要故意炒作票房行情,以江蕙今日在台語歌壇行情是不必再做任何炒作動作就可滿載而歸了;對於一開唱就有十億以上進帳的歌星,賺錢已是次要之事,最重要是把快樂、成就、心聲分享給歌迷好友,然後更大的抱負是將台灣文化「牢牢抱住」再發揚光大,無忝於台灣首席台語歌后之歷史地位;這也是一週來多數台灣人民對江蕙之期許、亦是吾人對江蕙小姐之最衷心期待;但願江蕙能發揮一己之長為台灣唱出永恆的歌聲、為台語歌曲典藏更多空谷足音,所以說到最終還是希望江蕙小姐勿輕言告別台灣歌壇,空留知音向黃昏。【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