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奇美醫學中心提倡以舒適為導向的失智症在宅緩和醫療照護

大成報/ 2015.01.06 00:00
【大成報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老有所終」唯有讓長期照護、老年醫學、安寧緩和醫療的核心專業知識在本質上融會貫通、在實務體制上無縫接軌且整合運用,以病人自家或是長照機構為基地,輔以醫療院所為支援,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在地安老」與「老有所終」。

為此理想,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特別指派主治醫師陳炳仁在2010、2013及2014年,分別到英國牛津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新堡大學及荷蘭萊頓大學、日本鹿兒島及福岡等地,進修觀摩老年醫學、失智症與腦中風的長期照護與安寧緩和醫療、在宅醫療照護等主題。

依據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的挑戰,陳炳仁整理提出以下的重點:一、民眾與醫療人員普遍對於失智症會導致死亡缺乏認知。 二、要準確預估失智症病人的生命存活期比癌症病人困難甚多。三、各種維生醫療的決策討論更為重要。四、預立醫療自主計畫 (Advance Care Planning)。五、疾病末期的症狀與癌症病人的不盡相同,且病人無法清楚表達末期失智症病人常見的不適症狀。六、家屬的照護負擔與哀傷。

陳炳仁醫師又提出「翻轉病房」的在宅醫療照護,「翻轉病房」的在宅醫療照護就是透過病人、家屬、醫療與照護團隊之間互動關係的重新定位,讓醫療或照護的過程重新有機生長,創造新的照護價值。

在台灣可以利用健保給付的安寧居家照護服務來盡力達成這個目標,讓病人可以在自己家裡或是居住習慣的長照機構接受醫療照護,讓熟悉的人事物、角落、故事圍繞身旁,盡可能讓生病之後的生命樣貌自然而人性化,此外醫療團隊勢必要在病人的住所因地制宜思考可行的服務,並考量病人/病家個別性的差異(支持系統、經濟、治療期待),更能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內容。

失智症緩和醫療照護典範移轉:存活期預估轉為以照護需求為導向的服務。過去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常以生命存活期的預估,當作判斷何時給予服務的核心考量,主要著重在末期病人的照護,這也是我國健保所制定之安寧療護收案條件的基本概念。

通常醫學界普遍認為,當生命預期剩下半年到一年的病人,會被視為末期病人。然而失智症病人的病程長、無法準確預估存活期,且家屬的照護負擔頗大,如果單單以病人剩餘時間為安寧療護的提供起點,常常會造成病人之前生命歷程中額外的痛苦。

奇美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兼緩和醫療中心主治醫師陳炳仁表示:對於失智症的末期病人,不論有無伴隨器官衰竭,應該要以照顧需求(care need)為導向來提供安寧緩和醫療服務,不要讓存活預估的誤差,苦了原本就已受盡折磨的病人與家屬,也不強求延長病人的生理性生命,而是讓病人可以更尊嚴、無痛苦的走完人生的自然軌跡,並讓家屬可以在四道下(道歉、道謝、道愛、道別),陪伴長者圓滿地完成一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