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開創地震防災研究新紀元 成大歸仁校區「國研院國震中心第二實驗設施」動土

中央社/ 2015.01.06 00:00
開創地震防災研究新紀元 成大歸仁校區「國研院國震中心第二實驗設施」動土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50106 13:55:01)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立成功大學要為台灣地震防災工程盡心力!設於國立成功大學歸仁校區,經費達13億元的「國研院國震中心第二實驗設施」,今天上午舉行盛大動土典禮,預定105年竣工、106年啟用營運,屆時將能與台北國震中心功能互補,南北呼應,成為台灣甚至是國際地震工程研究的重鎮。

「研院國震中心第二實驗設施」義意重大,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專程南下擔任主祭,台南市長賴清德、科技部次長錢宗良、國研院羅清華、成大校長黃煌煇、副校長蘇慧貞、..等等眾多貴賓出席動土典禮,祈求工程順利。

張善政副院長致詞時表示,根據統計,在台灣有250萬棟建築物、超過860萬人住在活動斷層兩側10公里內,會受到「近斷層地震」的威脅。以目前國家實驗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相關設備,無法模擬「近斷層地震」的特性,政府決定投入13億元經費,協調科技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研院與成功大學,共同建造「國研院國震中心第二實驗設施」,期望此一重要設施如期完工,與台北國震中心功能互補,南北呼應,成為台灣甚至是國際地震工程研究的重鎮。

賴清德市長指出,921大地震對台灣帶來極大的傷害,台南地區也有6條地震帶,台南老一輩至今仍對白河大地震、新化大地震記憶猶存;「研院國震中心第二實驗設施」設在一流學府成大,將不只是台灣地震工程研究邁入新的里程碑,也將提高台南的高度。

成大校長黃煌煇表示,成大深切體認「近斷層地震」相關研究的重要性,不但主動爭取「國研院國震中心第二實驗設施」落腳成大,在建造階段提供1億元配合款,而且等設施落成以後,成大還會有五位專職教授,包括三位專精於土木結構、一位水力結構及一位靜止結構的教授,配合國震中心推動地震研究,希望能進一步了解「近斷層地震」的機制與影響,也期待台灣相關專業領域的學者一起台灣努力,對台灣災害防治以及工程設計提供具體貢獻。

台灣斷層密佈,甚至鄰近大型的都會區,以及重要的科學園區。九二一地震發生時,中央氣象局的強震測站監測到世界上最多的「近斷層地震」記錄,顯示「近斷層地震」是台灣必須克服的震災威脅之一。

「近斷層地震」具有大位移的特性,國研院國震中心在台北本部的實驗設施無法模擬,因此必須建置一套長衝程(即位移量較大)、高速度及高加速度的地震模擬振動台系統,才能運用大型的結構實驗,驗證所研發抗震元件或工法的效能,研發出適當的抗震技術。

國震中心台北本部的振動台,,雖然振動功能完備,然其最大位移量僅15公分;未來第二實驗設施對於地震模擬振動台的水平衡程(位移量),最大可達2公尺,方可模擬「近斷層地震」的特性。待設施建置完成後,將是在全世界具有獨特性的實驗設施,可模擬類似九二一地震的近斷層地震所造成的地表位移情形,如此即可透過結構模型試驗,有效模擬與分析建築結構在近斷層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應與震害,以進一步研擬與驗證結構耐震或補強技術,可減少近斷層區域建築物所受到的威脅,提高土地開發與利用價值。

在系統建置的規劃過程中,國震中心擇定設址於成大歸仁校區,投入13億元建設經費,其中科技部及國發會出資11億元,國研院及成大各負擔1億元。第二實驗設施建置完成後,不僅能與國震中心台北本部的功能互補,相互呼應;亦可結合南部地區大專院校的地震工程研發能量,成為培育當地研究人才之搖籃,為我國地震工程研究開創新紀元,促使我國成為國際地震工程的研究重鎮。更可進一步和鄰近的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防火實驗中心及風雨風洞實驗室,共組特有、跨領域的防災研究群,共同為我國防災科技與產業貢獻心力。

台灣許多重要的基礎工業設施都在南部,如石化廠、煉鋼廠,還有為數眾多的高科技公司,工業管線、儲油槽及廠房設備,相關的耐震問題必需慎重處理。第二實驗設施營運後,除能就近協助南部產業界測試設施耐震能力外,亦可激發業界解決耐震問題之意願及興趣,投入研發人力。

訊息來源:成功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63370.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