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成大臨醫所特聘講座教授鍾正明 獲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

中央社/ 2014.12.30 00:00
成大臨醫所特聘講座教授鍾正明 獲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41230 12:00:17)國立成功大學大師級教授獲國際殊榮,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鍾正明院士(Cheng-Ming Chuong),致力於發育生物學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有成,12月獲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選為院士,將於明年在美國頒授院士證書。

中央研究院士鍾正明,任教於美國南加州大學、並擔任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其所率領的研究團隊著力於探討幹細胞如何建構成特定組織模式及型態,其相關的研究論文已發表於國際各大科學期刊。

美國科學促進會所出版之國際科學期刊《科學Science》,在12月評選出2014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包括熱門的研究領域鳥類起源假說(The birth of birds)。該期刊將鍾正明院士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學家徐星等學者合作的研究成果,譽為該領域之重要貢獻。

近年來,徐星在中國發現許多珍貴的有羽毛恐龍化石,又與中科院周忠和院士、南加大鍾正明院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力學家Robert Dudley博士、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育生物學家Susan Mackem博士、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Gregory M. Erickson博士及蒙大拿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David J. Varricchio博士等人,組成跨領域研究團隊,以整合性方法全面分析並探討鳥類的起源,該跨國、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大幅增進人們對鳥類起源的理解。

羽毛是鳥類一項極為明顯的生理特徵,該團隊透過化石分析恐龍的各種羽毛型態,以探討恐龍與鳥類的演化相關性。其中,鍾正明院士以分子為基礎去研究羽毛幹細胞,從而建構出不同羽毛型態的生成模式。

鍾正明院士指出,鳥類羽毛的特點,在於它們有毛囊幹細胞,因而能生生不息。另外,鳥類個體在不同的年紀、性別和季節,能利用再生的機會,長出不同型態與顏色的羽毛,以最佳適應當時的環境。了解到自然界調控機制,就可以觸類旁通,成為新的應用科學基礎。

鍾正明院士也表示,組織再生基本原則相似,要直接研究人體組織再生有難度,問題包括人體過於複雜,再生力差,研究檢體取得不易等,但可改以具高度再生能力動物為模式(如蜥蜴、蠑螈)做研究,以理解如何使再生成的器官生成和原來相同大小,形態及特異性。而羽毛基本構造跟人類及老鼠毛髮構造相似,具有高度再生能力,可以以鳥羽毛再生的模式,來研究人類皮膚附屬器官的再生(毛髮)之後再延伸至其他組織的再生。

鍾正明院士從2012年起在成大醫學院成立「傷口再生與修復國際研究中心」,指導多位碩、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後研究員在成大及南加大實驗室進行轉譯醫學研究。

成大臨床醫學所的實驗室正努力將鍾正明院士對於幹細胞發育的傑出基礎研究成果推進到臨床應用的領域,期望能夠發現調控再生能力的全新分子機轉,並用於臨床上去幫助嚴重外傷、燒燙傷以及需要重建手術等患者。

訊息來源:成功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63110.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