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朱立倫能以朴槿惠為師嗎?

美麗島電子報/郭正亮 2014.12.22 00:00
11.29地方選舉,國民黨遭遇遷台以來的最大挫敗:22席縣市長,國民黨從15席跌到只剩6席;尤其是6個直轄市,國民黨從4比2慘跌到1比5,連泛藍大本營臺北市和桃園市也同時失守。媒體紛紛以「政治土石流」、「滅門大屠殺」、「第二次徐蚌會戰」形容國民黨的空前慘敗。

縣市長選舉,國民黨慘輸84萬票;縣市議員得票率,國民黨首度以0.2%敗給民進黨;鄉鎮市長得票率,國民黨只以34%小贏民進黨32%。加上投票率高達67.59%,年輕世代投票率創下歷史新高,各種跡象都顯示2014年地方選舉很可能是典型的政黨輪替選舉,輪替旋風恐怕不會只限於地方,還將延燒到2016年總統和立委選舉,直到國民黨澈底垮臺為止。

這場政治海嘯如何發生?一般認為是長期累積的民怨所致,包括薪資停滯、貧富懸殊、圖利富人、世代不公、財政惡化、教改失敗、房價飆漲、以及長達一年多的食安風暴,導致20-39歲年輕世代的全面反彈。30-39歲選民原本比較保守偏藍,這次不是拒絕投票,就是轉向反對黨;20-29歲選民原本投票率不到五成,這次可能突破六成。年輕世代的崛起怒吼,瓦解了長期穩定的國民黨選舉版圖,也使國民黨陷入不知所措的空前困境。

面對空前慘敗,12月2日馬英九被迫辭去國民黨主席,但隨後宣布由比江宜樺還保守的副院長毛治國組閣,竟有高達九成內閣獲得留任,又讓媒體掀起一陣撻伐。問題是,具有接班實力的國民黨各大天王,也開始對2016年大選普遍存有失敗主義,對於是否參選黨主席始終遲不表態,直到12月12日才由碩果僅存的直轄市長朱立倫宣布參選黨主席。

由於同額競選,朱立倫將在明年1月17日接掌國民黨,朱能否力挽狂瀾,扭轉瀰漫黨內的悲觀情緒,目前幾乎無人看好,大家普遍認為輪替旋風將有如骨牌效應,從2014年地方選舉一路延燒到2016年中央選舉。但這種「從地方到中央的骨牌理論」,其實未必為真,因為韓國大國家黨從2010年6月地方選舉的空前慘敗,到2012年12月朴槿惠贏得總統的逆轉勝,就是一個典型例外。

2010年6月2日韓國地方選舉,李明博領導的大國家黨遭遇空前痛擊,在16個地方團體長(市長+知事)選舉,從原本的12席跌到6席;在228個基層市長郡守選舉,從原本的157席跌到82席,都是近乎腰斬的慘敗。儘管大國家黨連任保住首爾市長,但在首爾25個區長選舉,竟然只贏得4席!

韓國在野黨定位2010年地方選舉是「對李明博政府的審判」,執政黨則打出「安定牌」,喊出「全民拼經濟」,把地方選舉說成是「選民選擇混亂?還是選擇安定?」的考驗,與台灣2014年地方選舉的基調非常類似。巧合的是,面對大國家黨的空前慘敗,韓國在野黨也和台灣民進黨選後的「誠惶誠恐」一樣,驚呼「出人意料,不敢想像」!

更令人驚奇的是,韓國各界也把大國家黨的慘敗,歸因於網路年輕世代的崛起。據估計,韓國年輕世代以Twitter進行簡訊動員,大約影響到300-600萬選民,年輕世代也透過網路發動文宣戰,削弱傳統媒體的壟斷影響力。

敗選隔日6月3日,大國家黨代表包括主席鄭夢準、秘書長鄭炳國、李明博總統秘書室室長鄭正佶,紛紛引咎辭職,成立「大國家黨緊急對策委員會」。空前大勝的民主黨則豪情萬丈,向李明博政府發出咄咄逼人攻勢,要求國務總理鄭雲燦內閣總辭。幾位新市長也相繼表示,執政地區將不配合李明博的爭議政策,如四大江河專案、世宗市新案等等,同時也將展開區域聯合自治。這些韓國版的「地方包圍中央」,如今仿佛也在台灣複製蔓延。

大國家黨2010年敗選至此,加上李明博聲望也跌到谷底,只能寄望2007年黨內總統初選敗給李明博的朴槿惠班師回朝,才能起死回生。畢竟早在2004-06年期間,朴槿惠曾擔任大國家黨最高委員(相當於黨主席),當年她上任之後的霹靂改革,一度拯救了危在旦夕的大國家黨,讓資深黨員記憶猶新。

2004年3月12日,當時在野的大國家黨針對盧武鉉總統提出彈劾,引起民眾強烈反彈,加上2002年總統大選,大國家黨被查出收受7000萬政治獻金,更引起輿情嘩然,支持度狂跌到只剩下15%。3月21日,朴槿惠當選大國家黨最高委員,立刻表示「我們真心誠意的要進行政治改革,請大家仔細注意我們的努力,我們決心成為一個清廉的反對黨」。

朴槿惠雷厲風行,迅速展開三大黨務改革,至今仍然讓人難以忘懷:

一、宣布大國家黨將擯棄「腐敗政黨和既得利益政黨」的惡名,將首先公開選舉費用和政治資金賬目,接受檢察機關檢查。

二、決不保護腐敗分子,將在提名時剔除爭議人選。

最令人震撼的改革是第三項,為了宣示廉潔決心,朴槿惠宣布從3月24日起,大國家黨將從高達756坪的豪華總部大廈,搬進一個在汝矣島停車場臨時搭建的帳篷裡辦公,面積只有45坪。朴槿惠還表示,賣掉總部大廈所得,將用來繳納政府對「非法政治獻金」的罰款。

朴槿惠以身為則,親自在藍白相間的臨時帳篷裡辦公,表示「我們搬到這裡,是要向民眾宣示,我們要重新出發」。她在第一時間坦言「搬到這裡之後,我們遭遇很多不方便,這裡不僅沒有電,甚至連電話線也還沒有接」,但她堅持到底,開始杜絕奢華風氣,強調刻苦奮鬥精神,嚴厲打擊黨內腐敗,進行清黨整風,甚至還親自向檢察官告發私交頗密的腐敗黨員。

朴槿惠驚天動地的黨務改革,儘管已經來不及阻止2004年4月15日大國家黨的國會敗選,大國家黨首度失去國會最大黨地位,但總算保住121席(總共299席),算是及時力挽狂瀾,穩住原本急劇下滑的政黨頹勢。

艱苦奮鬥兩年之後,2006年6月1日韓國地方選舉,朴槿惠終於感動了選民,大國家黨果然起死回生全面狂勝:在16個市長+知事選舉,贏得前所未有的12席,在230幾個基層市長郡守選舉贏得七成席次。朴槿惠感謝表示「選民壓倒性的表達,他們希望政治改變」。朴旋即辭去最高委員職位,在6月11日宣布投入黨內總統初選,但天不從人願,她後來敗給了首爾市長李明博。2010年6月大國家黨再度慘敗,經過一年多混亂,2011年12月20日,大國家黨召開全國委員會,再度任命朴槿惠擔任「非常對策委員會委員長」,主導黨內改革並應對2012年選舉。2012年1月14日,朴槿惠決定不參加4月舉行的國會選舉,集中全力為12月總統選大選做準備。2月13日朴槿惠宣布,為了表示關注年輕人心聲,大國家黨即日起改名為「新國家黨」,並將黨的顏色從藍轉紅,大量晉用熟悉社群網站的年輕人。她提拔年輕女性李貞鉉擔任新國家黨宣傳團團長,更提拔只有20多歲的李俊錫擔任非常對策委員會委員。

歷史仿佛再次重演,儘管朴槿惠大量引進新血,已經來不及阻止2012年4月11日國會敗選,但新國家黨只從176席降為152席,繼續維持國會第一大黨地位,朴槿惠可算是成功止住2010年6月地方慘敗所連動的骨牌效應。2012年7月10日,朴槿惠眾望所歸,宣布參加總統大選,這次她終於如願以償,在12月19日以51.56%得票擊敗民主派候選人文在寅,成為韓國第一位女總統。當選總統當晚,李貞鉉上台和朴槿惠握手泣不成聲,李俊錫也代表上台獻花。

縱觀朴槿惠這一生,不管是從2004年3月接掌大國家黨推動霹靂改革,到2006年6月地方選舉重新躍上巔峰,或是從2010年6月大國家黨地方慘敗,到2011-12年再度引領新國家黨邁向勝利,她對改革的堅韌執著,對成功的堅定信念,對人民的堅強信心,都一再讓人感念動容。

朴槿惠把自傳題為《絕望鍛煉了我》,她這樣定位自己的人生:「在經歷過這麼多變化之後,自始至終從未變過的只有當初決定從政時,決定未來人生不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國民的決心,以及未來只專注於國民與國家的意志」。

她如此自我期許:「這裡是我出生長大的國家,是我的土地。不管去到哪個國家生活,都比不上住在自己國家,理直氣壯又幸福。就算再痛苦再疲憊,我都會在我的國家完成我的人生,並長眠在這片土地裡」。

正因為有這樣的信念,朴槿惠強調「人生中重要的不是金錢、名譽或權力,那些只不過是一瞬間就會失去的海市蜃樓,用對的方式活下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她說「我要感謝的不是多給我一杯水的人,而是那些心和理念不會因時勢而動搖,以一貫真誠態度對我的人,也就是內心誠實的人」。

即將當選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能否以兩度拯救韓國大國家黨的朴槿惠為師?來扭轉國民黨急劇下滑的崩盤命運?朱在題為「找回創黨精神,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參選聲明中,坦承國民黨的執政失敗:「經濟與兩岸本來是國民黨的優勢,但執政6年多來,民眾卻普遍感受到荷包縮水,財富分配嚴重不均。失靈的市場經濟與失能的政治體系,導致執政黨必須付出慘痛的政治代價。兩岸交流和平互利本是民眾所期待的,但因分配的扭曲,特權的疑慮,加上少數台商回臺後的惡劣行徑,加深了人民對我們的不滿。近年來的高房價,12年國教爭議,食安事件等,更讓民眾不安,喪失對政府的信心」。

但朱立倫針對執政失敗的反省,終究要從驚天動地的黨務改革做起,才能讓人感受到大徹大悟的改革誠意。朴槿惠親身走過的改革之路,例如如何洗刷黨的腐敗惡名?如何清理黨產?如何展現黨的刻苦奮鬥精神?如何表現黨關注年輕人心聲?這些切中要害、贏得民心的具體改革作為,朱立倫能否跟進,才是決定國民黨能否起死回生的關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