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社記者周昇煒專訪)「人工增雨(俗稱人造雨)須結合專業的飛行與氣象分析,缺一不可。」空軍氣象聯隊第6基地天氣中心主任顏少校如此表示。他認為在高空中執行人造雨任務時,須要仰賴機組員及氣象觀測官的判斷,避開高空危險氣候的威脅,飛機到達正確的「種雲」上方作業,增加集水區的降雨量,才能達到有效增雨效率,協助紓解旱象。
「天候可預判但變化莫測。」顏主任進一步表示,每次執行人工增雨任務前,隨機氣象官需要針對鋒面發展、雲層移動速度等資訊,反覆研析與精算作業,才能在正確的時間點到達正確的空域及空層,增加造雨時程。
顏主任指出,尤其在執行人工增雨的高空環境中,氣溫往往接近零度,機組員還必須打開艙門灑水,面對稀薄的空氣、不穩定的氣流與強勁低溫的冷風,其中的艱辛一般人很難體會。
顏主任強調,「在人安、飛安的情況下完成任務,是我們不變的宗旨。」因此,作業人員遴選非常嚴謹,每一位氣象官與機組員都必須通過「航空生理訓練」,以確保作業人員都能面對高空艙壓的變化,若任務前有感冒、牙齦出血等狀況,就立即更換完訓的組員,以確保高空中的作業安全。
水利署發言人賴建信表示,本月19日國防部配合水利署申請,派遣空軍C-130運輸機執行人工增雨作業,由於目前臺灣各地區面臨缺水的情況,感謝國軍長期以來協助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的努力,民眾有目共睹也感佩在心。
賴建信指出,凡是經由與氣象局反覆確定雲層高度、地面濕度及風向等各方面條件,有降雨的可能性時,水利署均會申請國軍執行人工增雨的作業,讓目標區多下一些雨,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官兵執行人造雨的團隊必須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升空執行任務,我們真的很感謝國軍官兵一直以來的默默付出。
「國軍不論是在抗旱或是防救災工作上,都是使命必達。」賴建信再次感謝國軍對於抗旱作為的付出,他呼籲民眾「節今日之水,解明日之渴」,希望國人共體時艱節約用水,以紓緩枯旱帶來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