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淑瓊指出,有人認為是家屬不願意放手,才會這麼多的末期醫療;然而,據醫改會網路調查1099名民眾意見,8成6民眾寧願尊嚴善終,只是因為在醫療現場,家屬是不知道何時放手,6%的人選擇「就讓醫師決定」。
劉淑瓊和醫改會副執行長陳芙媺都有對末期病患難以放手、天人交戰的親身經驗,例如決定病人要不要插管時,從醫院得到的答案是「又還沒有敗血」,或是「有救,為何不插管?」這些訊息讓家屬根本不知道是否就是應該放手。
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引用健保最新統計,民國102年,每百名死前曾住院的國人,有32人死前最後住院用呼吸器維生、平均用20天、每人次健保費用高達新台幣29萬元。另,每100人中死前最後一次住院者,其中10人仍在洗腎、平均住院30天、每人次洗腎費用33萬元。
劉淑瓊說,有人形容呼吸照護病床是醫院「印鈔機」、「搖錢樹」,不能解除病人痛苦,而是延長濱死的痛苦。呼吸照護病床的典型樣貌是1間病房4位老人、4位外籍看護,伴隨機器的聲音,有時老人看著天無聲哭泣。
劉淑瓊說,快速高齡老化的社會,長期照護和尊嚴善終是整個配套,政府應思考究竟減少無效醫療,讓呼吸照護病房沒有太多商業誘因,還是鼓勵病人預立醫囑,趁著頭腦還清楚時思考人生最後一哩路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