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停止無效醫療!逾8成民眾渴望善終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12.11 00:00

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您想怎麼走?近日一份網路調查結果顯示,86%民眾希望死亡的煎熬過程越短越好,但現實生活中,由於家屬的不放手和醫病溝通落差,常造成末期病人一路被搶救到掛。對此,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製作「醫病五溝通」衛教摺頁,做為病家與醫生溝通末期醫療抉擇的參考,向無效醫療說STOP,完成病人善終的心願。

近日一份網路調查結果顯示,86%民眾希望死亡的煎熬過程越短越好,但現實生活中,由於家屬的不放手和醫病溝通落差,常造成末期病人一路被搶救到掛。

延長壽命or痛苦活著 調查:多數人選擇善終

根據健保最新統計,102年每100位死前曾住院者,有32位死前最後住院用呼吸器維生、平均用20天、每人次健保費用高達29萬元。這種「一路救到掛」的末期維生醫療,究竟是延長病人壽命,還是徒增瀕死前的「痛苦餘命」呢?

對於延長壽命和痛苦存活的抉擇,醫改會於12月初進行「人生期末考」的網路民調,結果86%選擇「死亡的煎熬過程越短越好,少呼吸一天、一個月也願意」,也就是寧可選擇無憾善終,而非忍受延命的痛苦。另有近1成不知道怎麼辦,選擇讓醫師決定。

不放手+醫病溝通落差 末期病人被迫接受死亡套餐

不過,實際生活中,無效醫療的情況卻屢見不鮮。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表示,面對生死善終考題時,家屬常徬徨無助地不知如何放手,加上生死關頭的病情討論常發生「醫病溝通落差」,以致讓末期病人不明就裡地服用「死亡套餐」,包括插管、洗腎、強心針等,一搶救到掛。

面對生死善終考題時,家屬常徬徨無助地不知如何放手,加上生死關頭的病情討論常發生「醫病溝通落差」,以致讓末期病人不明就理地服用「死亡套餐」。

醫改會執行長劉淑瓊認為,末期病家在面對危急情況時,因為大部分沒有預立自主醫療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簡稱ACP),一旦聽到醫師慣常說的:「我也不能確定,就看家屬要不要繼續救」、「每個人狀況不同,很難預測,但沒試怎麼知道?」、「要不要給阿公一個機會,再拚拚看」等話語,家屬並不能意會到病人其實正在承受無效醫療,更不知道所要付出的痛苦代價,相對於所延長的生命完全不成比例,以致於因會錯意而不敢放手。加上部分家屬仍有「不救到底=不孝」的迷思,只能接受「死亡套餐」。當最後看到病人千瘡百孔、受盡折磨時,內心無限懊悔卻為時晚矣。

醫病5溝通代替「醫病無溝通」!學會理性抉擇

醫改會認為,民調中多數人期待適時放手以能善終,但現行健保論量計酬制度卻鼓勵醫師多提供醫療,而不是積極提供諮詢幫助病家抉擇何時該放手。另外,在專業不對等下,病家並不知道怎麼面對問題。

因此,醫改會推出「醫病5溝通」來代替「醫病無溝通」,幫助病患家屬問對問題,思考醫到哪裡可以放手。有需要的民眾可撥打02-27091329電話索取,或上醫改會網站及臉書下載。

醫改會推出「醫病5溝通」來代替「醫病無溝通」,幫助病患家屬問對問題,思考醫到哪裡可以放手。(圖片/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提供)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2/2224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