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臺灣觀點:選後兩岸政策 臺陸三黨皆面臨調整

中央廣播電台/臺灣觀點主筆群 2014.12.09 00:00
11月底舉行的「九合一地方選舉」是臺灣民主史上規模最大的選舉,一般認為是2016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選舉結果跌破大家眼鏡,國民黨大敗,在臺灣政壇引起極大的震撼。民進黨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奏效,並且挾民意支持的優勢,為2016年贏得總統大選,實現再次政黨輪替,舖平了坦途。對國民黨而言,則是苦果難吞,究責、檢討之聲四起。

選舉結果公布當天晚上,行政院長江宜樺、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郝龍斌宣布辭職。12月2日,馬英九也宣布辭去黨主席,由副主席吳敦義暫代,期待改選之後新的黨主席能帶領國民黨浴火重生。

接下來,在臺灣政局大幅震盪變動之際,影響臺灣發展的兩岸關係,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可能的影響因素主要有臺灣行政部門的角色、中共的對臺政策、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的立場和態度,以及民共交流的推動等等。

在臺灣行政部門的角色方面,「三一八學運」動員50萬人上街抗議兩岸服貿協議,顯示民意對於兩岸交流可能過快的疑慮,如今民眾再以選票表達心聲,可能迫使行政部門對於未來推動兩岸交流放慢腳步,必須等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通過之後,對於推動兩岸協議才會有更正當的基礎。

其次,中共的對臺政策方面。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以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中共對臺政策也能順利推展。這次國民黨的重大挫敗,可看成是中共對臺政策失靈,因此中共可能會重新檢討未來的對臺政策。

民進黨對兩岸關係立場和態度方面,近年來「九二共識」是兩岸談判和互動的基礎,然而臺灣內部對「九二共識」的認知不同,國民黨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民進黨則認為兩岸没有針對「九二共識」簽署文件,因此拒不承認,並且指出兩岸是「一邊一國」,而非「一中各表」。

如果2016年民進黨可能接掌政權,那麼「九二共識」就成為民進黨不可迴避的問題,可能面對的方式包括:其一是為了臺灣的生存和發展,承認「九二共識」;其二是不承認「九二共識」,但是和中共協商新的談判基礎,讓兩岸關係可以和平發展;其三是堅持「一邊一國」,並且不把兩岸關係發展列入施政主軸。

至於在民共交流的推動方面,中共必須面對2016年之後,臺灣執政黨換成民進黨的可能性。因此,一方面中共會開始設法和民進黨相關人士接觸,以了解民進黨未來兩岸政策的內涵。同時,中共可能也會設法預先警示兩岸發展的紅線,做為以後民共交流互動的基礎。

臺灣是民主社會,一切施政以民意為依歸。民進黨應該充份了解兩岸關係對於臺灣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為了不讓國民黨壟斷兩岸事務,因此過去對於兩岸服貿、貨貿和監督條例都採取反對的立場,以爭取其選民的認同。但是,一旦取得政權,真正面對執政的時候,如何回應民意,決定適切的兩岸政策,以及能否領導國家繼續發展,則是考驗民進黨的新挑戰。

中共在改善兩岸關係方面,提供了相當多的惠臺措施和資源;在兩岸貿易方面,臺灣每年都能獲取鉅額順差;在對臺灣的掌控方面,中共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然而,從臺灣歷次選舉來看,中國大陸並没有贏得臺灣民眾的認同和支持。原因應該和兩岸核心價值不同,以及中共對臺政策缺乏善意有關。

中共的核心價值是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的領導,而臺灣的核心價值是民主、人權與法治。中共堅持一黨專政,臺灣則已經是成熟的民主社會,一黨專政和民主社會基本上是不相容的。再者,中共對臺政策是以統一為終極目標,而且拒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這是造成兩岸敵意不易化解的根源。我們知道中共有所堅持,但堅持不變,最後只會讓兩岸漸行漸遠。(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臺灣觀點節目播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