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5億元兌換1元 金圓券寫歷史

中央社/ 2014.11.29 00:00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29日電)現今政經安定、物價平穩,民眾無法想像戰亂時的通貨膨脹有多麼嚴重。從檔管局珍藏史料中可以發現,國共內戰後,政府為發行新貨幣,規定金圓券5億元兌換銀元1元。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從典藏長度超過30座台北101大樓高的國家檔案中,挑選出70則作為「案藏瑰寶─國家檔案菁華展」,其中就展出當年的「金圓券」及「銀元券」,還有第1次在世人面前公開的中央銀行所發行「關金券」樣張。

檔案管理局解釋,現在一般人無法想像「通貨膨脹」的嚴重性,而通貨膨脹現象也多發生於戰亂或政經動盪時期。

根據檔管局提供的資料,民國24年國民政府面對銀價高漲,將所有白銀收歸國有,並實施法幣政策,以「法幣」取代白銀。法幣政策使世界銀價波動,沒有直接影響當時國內金融秩序。

26年對日抗戰,物價急遽飛漲,政府大量發行法幣導致幣值急降。31年為供應市面鈔券,將原來用於支付關稅的「關金券」折算法幣流通,也隨著法幣快速貶值,政府開始發行大面額關金券,面額變化反應當時幣值波動的劇烈。

史料中提到,國共戰爭開始後,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37年8月政府決定發行「金圓券」取代法幣。

然而,從37年8月到38年5月,9個月間上海物價飛漲約644萬倍,金圓券發行最高面額,從原先的壹佰元發行到後來伍佰萬元,嚴重貶值就像廢紙一樣。

38年7月當時的行政院公布在廣州、重慶發行銀元券取代金圓券,恢復銀本位制,規定金圓券5億元兌換銀元1元。但人民對紙幣已失去信心,許多機關也拒絕民眾採用銀元券繳納稅款,經濟在當時已全面崩潰。

檔管局官員說,雖然現今物價穩定,新台幣波動不大,但從新台幣發行60多年以來,最高面額從100元至現今2000元,其實也代表通貨膨脹呈現小幅上揚。103112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