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專欄/張忠謀的三個錯誤

蕃論戰/黃致翰/專欄 2014.11.20 00:00
這個星期天,我去參加以研究貧富差距而成為經濟學界當紅炸子雞的皮凱提(Thomas Piketty)教授來台的演講論壇。本來我準備好要問提倡「高財富稅」的皮凱提的問題是,對於張忠謀日前對媒體表示「50%的最高所得稅邊際稅率太高」的看法為何。沒想到,論壇一開始,張忠謀就主動開砲,讓我省了這個問題。 張忠謀說(大意):「我認為 Piketty 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跟馬克思的《資本論》都很偉大,都應該得諾貝爾獎,但這不代表書裡面寫的都是對的……我認為只要有公平的稅制、公平的教育、社會安全網,貧富差距並不是問題,甚至我們應該要追求。例如我覺得CEO 的薪水高達基層員工的好幾百倍並沒有甚麼問題,這都是市場決定的。例如這次主辦單位請我來當與談人,給我一萬塊,我相信主辦單位給 Piketty 的演講費可能是我的幾百倍,這也很好,這樣我們才能請到好的講者。」 正當觀眾對於張忠謀如此失禮的發言感到震驚的時候,沒想到Piketty馬上打臉張忠謀。Piketty說,他根本不知道這次演講主辦單位會給他演講費,就算有,他也會拒絕。 整場論壇中,張忠謀與張安平兩位與談人從頭到尾就是不斷跳針說「太高的累進稅率會削弱人類努力工作的動機」。事實上,不只是這兩位張姓企業家如此說,這樣的說法其實廣泛流傳與民間對於稅制的辯論上,但其實這樣的說法具有三個誤導人的假設。 第一,累進稅率有「超額累進」與「全額累進」之別,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包括台灣採用的都是「超額累進」,亦即累進的是「邊際稅率」。假設你的所得是五十二萬元整,你的邊際稅率是5%,所以要繳兩萬六千元整的所得稅;但假如你今天多賺了一千塊,所得變成五十二萬一千元,邊際稅率變成12%,你要繳的所得稅「並不是」直接用你的總收入五十二萬一千元去乘以12%變成六萬兩千五百二十元,你實際上要繳的所得稅是原本5%邊際稅率所計算出來的兩萬六千元,再加上多賺的一千元乘以邊際稅率12%等於一百二十元,總共兩萬六千一百二十元。 簡單來說,「若純粹就薪資所得而言」,不管稅率再怎麼累進,都絕對不會有「明明我比別人賺得多,扣完稅之後卻比別人賺得少,那我幹嘛努力工作呢?」這樣的事情發生,但這卻是那些反對累進稅率的富人一直洗腦人民的伎倆。 第二,薪水越高,就真的能讓人更努力工作嗎?先不論這樣的說法根本就缺乏實際的科學研究證據支持,若單純從富人最喜歡援引的經濟學理論來看,任何一本經濟學概論的課本,都一定會畫一張時薪的高低如何影響工作意願的圖,而這張圖根本就跟富人所洗腦你的言論恰恰相反!舉個實際的例子,想像你今天去加油站打工,時薪150,你一天工作六小時。今天老闆加薪變成時薪200,你很高興,願意一天工作八小時來賺更多錢,到這裡都很合理,也跟富人說的一樣。但假設今天老闆把你的時薪加到10000元,你究竟是會想要一天工作十個小時賺更多錢,還是反而想要減少工時變成五小時,提早下班過著跟富二代一樣吃喝玩樂的日子呢?答案恐怕就不是那麼絕對。 這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替代效應」與「所得效應」。當有錢人的錢太多,日子過得太爽,反而是減少他的所得,才能逼他更努力工作(當然我並不認為應該這樣做,只是用這個例子來戳破富人反對累進稅率時所使用的荒謬假設)。 事實上,在經濟學概論的課本中,「所得效應」大於「替代效應」只發生在所得很高的時候,亦即薪水越高會讓人越不想工作。但事實上,一些比較進階的經濟學理論,還認為「所得效應」在所得很低的時候也很重要,也就是說,當你的收入只夠勉強餬口的時候,老闆還給你減薪,你的反應並不是像張忠謀與張安平兩位富人所說的那樣會因為薪水太少而懶得工作,反而你會被逼得不得不多兼職好幾個工作。於是資本家越減薪,反而有越多的廉價勞動力可使用,完全違反了富人愛掛在嘴巴上的市場機制(這樣的現象也是許多經濟學家支持法定基本工資的原因之一)。 第三,富人一直將焦點放在稅率對工作動機的影響上,根本是在轉移焦點,讓大家的辯論集中在勞工階級所承受的薪資所得稅上。事實上,現今世界的「前百分之一」富人,收入根本絕大多數來自於資本利得,而非勞動所得,但我們卻在那邊討論對富人徵稅會不會減少他們努力工作的動機,根本是令人啼笑皆非。 假設皮凱提所提出的「財富稅」真的能讓這些資本家減少努力賣黑心油的動機、努力剝削員工讓員工血尿跳樓的動機、努力違約逼國道收費員走上抗爭絕路的動機、努力攻擊別的國家的貨幣造成金融風暴逼人跳樓自殺的動機、努力炒股炒房培植富二代參選掌握政治權力的動機,你到底有甚麼理由要反對?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