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動不夠!調查:每周運動333 台灣青少年僅一半做到

NOWnews/ 2014.11.19 00:00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孩子「動」不夠!董氏基金會針對5都超過2000名國、高中職學生調查發現,雖然有高達8成受訪者認為自己需要運動,但實際達到「每周運動333」每周運動次數3次、每次運動時間30分鐘者,只有一半比率做到。董氏基金會呼籲孩子多動,因研究顯示運動30分鐘就會分泌讓心情、學習力變好的腦內激素。

董氏基金會今(19)天舉辦樂動校園推動計畫說明記者會,旅日職棒球星陽岱鋼也出席,從小好動的他,以親身經驗呼籲兒童、青少年應從小建立運動習慣,累積身體健康,也為自己累積快樂能量。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1年針對台北、桃園、台南、高雄、台中5都國、高中職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受訪者中有80.1%認為自己需要運動,但每周運動次數為3次以上者僅占57.7%,每次運動時間達31至60分鐘者也只有55.2%,明顯動的不夠。進一步分析,更僅有10%的人會在心情不好時去運動,但運動過後,有多達82%認為心情變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表示,研究顯示,只要運動30分鐘,人體就會分泌腦內啡、血清素、多巴胺等激素,能讓心情變好,注意力集中,學習更敏銳,因此,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對發育中的兒童、青少年,格外重要。

當你這樣說,我就不想運動了!董氏基金會調查也發現,孩子不愛運動,常常是父母鼓勵運動時的語辭反而讓小朋友不開心,包括「你不去跑步就去做家事」、「我是為你好」、「你不運動怎麼教弟弟妹妹運動」等,往往有反效果。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建議,父母和孩子溝通運動這件事時,可試試用和緩邀請的語氣、堅定的態度,例如「和我去運動走走,好嗎?」、「我想去跑步,請你陪我,好嗎?」、「室內有點悶,我們去操場走走,好嗎?」,讓孩子明白這不是討價還價,是要一起堅持養成的習慣。

日前獲得日本職棒頒發金手套獎,也是台灣球員第一人連續3年獲獎的陽岱鋼也自爆,初到日本打球時,遭受不少外界的負面評論,也曾偷偷躲在棉被裡哭,而跑步以及到公園散步、划船,便成為他紓壓的最好方式,現在已經當爸爸的他最不想錯過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樣愛上運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