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角逐金馬最佳導演 趙德胤台灣唯一代表

中央社/ 2014.11.15 00:00
(中央社記者張欣瑜台北15日電)第51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入圍名單一字排開,唯一代表台灣,躋身在許鞍華、王小帥等大導之列的是「冰毒」導演趙德胤。誰能想像,16年前從緬甸到台灣,趙德胤身上只有200美元。

趙德胤中學來到台灣,心裡想的,就是「要在這個地方活下去」。為了生活,賺錢回家,他待過餐廳、做過工地,再不起眼的角色,就算只是來回搬運大理石,他都要做到「最好」。

一知道拍短片能夠爭取獎金,他就用最土法煉鋼的方式,在學校圖書館借書、借DVD,一格一格反覆鑽研著每個鏡頭語言,前後拍了20多部短片,直到大學畢業作品--「白鴿」,以台灣賽鴿文化為發想點,開始讓國際影展看見他的才華,也替他爭取到留在台灣的身分。

進入金馬電影學院,是趙德胤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在那裡他向導演侯孝賢學習拍攝技巧,從導演李安身上學到了敘事手法。出道的第1部劇情長片,必須直接面對殘忍的市場考驗,李安要他「先過自己這關,面對自己的感情」。

趙德胤選擇回到家鄉,把鄉愁與異鄉人內心的拉扯,透過電影來表達。「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以及「冰毒」,這3部劇情長片,都忠實反映了緬甸華人在大時代下的處境。

拍攝「冰毒」,趙德胤只用了7人團隊、不到千萬台幣的成本,實際拍攝期僅僅10天。團隊到了緬甸,每個人都因水土不服生了病,他自己從台灣開藥到當地配藥,身兼多角,只因為「創業維艱,沒得選擇」。最後他從4個小時的拍攝帶中,剪出近2小時的電影,故事直白、強而有力。

趙德胤說,現在,電影對他來說,是一門終身志業,為了要把這個志業維持下去,不管這個產業或環境有多糟糕、多不支持他,他知道自己必須先展現「誠意」,遇到任何難題,始終抱持「積極參與」的態度,即便他的角色是導演。

「冰毒」今年初入圍柏林影展,並舉行世界首映,隨後拿下愛丁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趙德胤也在瑞典影展及台北電影節奪得最佳導演獎。外表內斂沉穩的他,在台北電影節頒獎台上,長達3分鐘的致詞,手裡始終舉著獎盃,談到緬甸支持他來台灣的母親,話語一度凝結,他感謝陪他冒險犯難的團隊、金馬電影學院的恩師,最後,他特別感謝的不是1個人,而是一片土地─台灣的栽培。

趙德胤的作品,滿足了國際對緬甸、1個封閉社會的想像,但是無論他走到哪,關於台灣電影、台灣大環境的一切,是他必定被問的問題,某種程度,像是「扮演外交部發言人」。國際間對1個台灣年輕團隊,深赴緬甸拍電影,並拍出1部屬於台灣的作品,不僅感到好奇,更驚訝於台灣的多元跟包容力。

國際影壇已經給了「冰毒」肯定的答案,「冰毒」也將代表台灣,參加奧斯卡外語片競賽。談到金馬獎,趙德胤的心情是「受寵若驚但不敢多想」,他也打趣地說,家人只想看到他跟郭富城和鞏俐的合照!

儘管對這部片的評價掌聲四起,他認為,如果沒有那麼多現實環境的限制,他可以拍得比現在味道更好,他對這部片的期待跟準備「是更多的」。

現在投資他的人變多了,有了更多預算,壓力變得不同,但下一部電影,趙德胤只想跟自己比較。如何超越「冰毒」的趙德胤,把故事說的更感人,或許正如他所說,即便以為自己只能跑100公里,他的身體總能讓他跑到200公里。

從1個帶著200美元到台灣唸書的緬甸學生,蛻變成1位備受國際影壇矚目的台灣新銳導演,32歲的趙德胤,仰望前方,人生還有很多階梯,走在電影的路上,他才剛要起步。103111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