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韓FTA攻城掠地 台原地踏步

中央社/ 2014.11.10 00:00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0日電)中韓FTA結束實質性談判,國內產業界一片哀號,經濟部則感到相當著急,而台灣現在還在忙選舉,加上立院議事效率不彰,這一年來對外洽簽FTA可說是毫無進展。

台灣與新加坡、韓國、香港昔日被稱為亞洲 4小龍,其中,台、韓地理位置相近,經濟結構相似,同為出口導向的國家,且主要出口市場皆為中國大陸、美國及歐盟,因此屢屢被拿來做比較。

區域經濟整合或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為大勢所趨,韓國比台灣更早明白這個道理,韓國自1998年與智利展開FTA談判,並於2002年10月與智利簽署第1個FTA協定後,至今已簽署12個FTA、涵蓋50個國家,其中更包含歐盟、美國,若再加上中國大陸,等於已與51個國家有FTA,貿易覆蓋率突破6成。

反觀台灣僅與中南美洲5國、紐西蘭、新加坡簽署FTA,即使完成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貿易覆蓋率也僅從9.68%提升至27.01%,連韓國一半都不到。

2010年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隨著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去年6月再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台灣與紐西蘭、新加坡經貿協定相繼在同年7月、11月傳出好消息。

不過,隨著今年3月爆發太陽花學運,兩岸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遲遲未過,原先有意與我國洽簽FTA的國家態度轉趨觀望。

前經濟部長張家祝曾透露,原與某國預定協商談判的時間,甚至公開對外說明成果,但臨時都叫停,還有APEC「不算小」的國家表達該國與大陸FTA即將完成,為節省時間,建議台灣可與該國開始進行洽簽FTA準備工作,受到服貿卡關影響,對方表達要再緩緩,台灣對外FTA布局受阻。

在國內一片反服貿黑箱作業的聲浪中,原先外界訴求,先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再審查服貿協議,但自太陽花學運退場至今超過半年,兩項協議皆毫無進展,甚至還拖累兩岸貨貿談判的協商進度。

儘管睽違11個月後,兩岸貨貿談判終於在今年9月於宜蘭礁溪重啟,但由於談判中斷許久,因此雙方該次談判主要盤點過去談判內容,未就業界關切的面板、工具機、石化、汽車等市場開放降稅項目進入實質協商。

在台灣還活在自己的小確幸中,忙著搶購日圓甚至關注元旦是否應彈性放假或補班、台北市長候選人誰又失言或民調勝出、立法院依舊朝野對立及議事無進展的情況下,中韓FTA今天宣布結束實質性談判,儘管在預期之內,但卻是一項極嚴重的警訊,意味著貨貿談判再不完成,台灣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產業就要挫哩等。

中韓FTA達陣,國內產業界一片哀號,全國工業總會甚至發表「沉痛、憤怒、憂慮」的聲明,呼籲朝野不能光在國內惡鬥,光關注選舉,完全不管國際經貿快速發展與台灣經濟前景。

經濟部工業局身為貨貿談判的第一線,背負產業界期盼,工業局長吳明機坦言談判壓力非常大,不過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總談判代表、經濟部次長卓士昭承諾未來會加速貨貿談判進行,除了爭取比韓國更好的待遇外,也會力拚在中韓FTA生效後半年內完成貨貿談判。

不過,即使兩岸貨貿談判順利完成,一切還是回到問題的癥結點─立法院的態度,如果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屆時依舊未過,貨貿即使趕在明年中前完成,也是沒用,台灣只是持續內耗,消耗僅存的競爭力以及更被邊緣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