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星垂平野闊 馬星野電子書問世

中央社/ 2014.11.08 00:00
(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8日電)「最大多數讀者的最高幸福便是我們終生努力的目標」,一代報人馬星野終生致力新聞事業發展,離世20餘載,貢獻深植人心,他的生平寫成電子書,搬上網路,供民眾追憶。

追憶馬星野的電子書「星垂平野闊:一代報人馬星野老師」9日公布線上閱讀網址。這本電子書共分三部份,有馬星野的文章,也有親人、同事及後輩、學生追憶馬星野點滴文章。

電子書第一部分為照片集,記載馬星野從事新聞教育及實務、出使巴拿馬等經歷。第二部分為馬星野自述「我的一生」,包括求學經歷及闡述新聞理念文章。第三部分是「星沉平野無盡追思」,展現家族及社會大眾對馬星野的思念。

馬星野深信新聞教育和新聞實務都是國家社會的大事。

新聞教育方面,馬星野從美國密蘇里大學學成歸國後,在中央政治學校(政治大學前身)外交系任教。當時兼任中央政治學校校長的蔣介石認為,中國缺乏優秀新聞記者,希望馬星野創立新聞系,培養專業新聞工作者。

1935年政校新聞系(政治大學新聞系前身)在馬星野努力下創辦成功,首次引入密蘇里大學訓練方式,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除新聞專業相關課程,馬星野還邀業界人士分享經驗。

新聞實務方面,馬星野先後任中央宣傳部新聞事業處長、中央日報社長、「中國新聞學會」理事長、中央通訊社長、中央通訊社首任董事長等重要職務。

1941年,馬星野在重慶創立「中國新聞學會」。他認為新聞從業人員對社會責任重大,訂定「中國新聞記者信條」,作為新聞從業人員道德修養和行為準則。

任中央通訊社第三任社長時,馬星野因應新聞事業現代化,先後致力於通訊傳訊設備更新、擴置,也擴大新聞報導面向,更加強國內外同業合作等。

「新聞工作是一門專業,不是技藝,也不是商業」,馬星野堅信新聞從業人員有自己的道德感和專業知識。新聞記者無分晝夜工作,不為利或名,只是純粹為閱聽眾服務。

馬星野在新聞教育和新聞實務的貢獻,讓他在1984年獲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傑出新聞事業終身服務最高榮譽獎章」。

「馬星野在抗日戰爭時期協助形塑現代中國,扮演一個關鍵角色」,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納.米特(Rana Mitter)推薦「星垂平野闊」,認為將是歷史學家研究最有力工具。

「沒有馬先生,就沒有今天的我」,資深媒體人傅建中說馬星野對他有如恩同再造。

傅建中是1960年代馬星野接掌中央社後,公開招考的第一批記者。回憶在馬星野麾下的種種往事,傅建中表示,心情像諸葛亮寫「出師表」時的「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典型在夙昔」,傅建中認為馬星野絕對當之無愧,馬星野不僅是現代中國新聞事業先驅及拓荒者,更是楷模。

傅建中肯定馬星野歷史地位不可撼動的同時,也感嘆「哲人日已遠」,馬星野的典範已成絕響。

政大傳播學院教授朱立以「月湧大江流」為題祝賀新書即將發表。朱立說,馬星野是他尊敬的前輩。在美國求學經歷,造就馬星野自由開明學風,也孕育馬星野主持政大新聞系、中央社和中央日報的「領導管理哲學」。

朱立借用馬星野生前最喜歡的詩句「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表達對馬星野的敬意。朱立說,很遺憾沒成為馬星野的學生,但幸運的是成為馬星野主持中央日報的受益人,可謂「有緣無份」。

朱立說,因「中央副刊」、「週末的兒童」、「家庭」、「健康」等馬星野主持的增刊,都成了他們那一代人的寶貴精神食糧。

朱立認為馬星野在離世20年後,還能活躍在網路上,引發迴響,「不虛此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