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家長團體:教育部自打嘴巴 量尺才是更公平

NOWnews/ 2014.11.07 00:00
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針對對教育部和基北區對明年入學制度該不該採「量尺」的爭議,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認為,量尺只是把今年三等第七標示的不公平「導正」,讓今年被「錯置」的孩子回到該有的序位,且教育部自己承認用量尺將有六成六的考生受影響,也就是今年103屆有五萬左右的孩子是因為三等第七標示被「逆轉敗」。

部分團體認為教育部「不該將量尺提前,才能做到公平」的說法是正確的,家長團體對此提出反對意見。舉例:以二位考生為例,甲生以基測時代的計算方式是420分,乙生417,甲勝乙,如果以103年三等地七標示來算,甲生是1A++、4B++序位在17300,乙生則是5A序位在6840,結果乙生勝出。如果用量尺總積點的話,甲生39點乙生37點,甲生勝出。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量尺總積點才能回到「答對多的勝答對少的」,讓孩子回到該有的序位,這才是公平。

家長團體強調,三等第七標示和十量尺一起比就是會產生逆轉的問題,因為區間不齊一,不應混用。如果教育部真的在乎公平,只有回到百分制。無論十量尺、七標示、三等第都有孩子答對多的輸給答對少的,只是人數多少的差距。教育部拿公平來批評基北區決定用量尺先比,是五十步笑百步,自打臉。不管什麼方式計算,無論是基測、103年七標示,或者104年量尺,分數來自答對題數,三等第也來自答對題數,所以「不是分分計較就是題題計較,都是一樣的」。

家長們再強調三等第才是亂源,會出現只差一題由A掉到B,會考總分差二分,序位可能差上數千名,請問多錯一題,程度有多大差別,但是序位卻是一落千丈?這樣學生可能「題題計較」,比「分分計較」壓力更大。不僅如此,三等地制度下,學生五科都必須強,不能用總分數互補,對偏科傾向的孩子極不公平,更不利適性發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