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絲路計畫十五年 馬友友:「用音樂消弭歧見」

欣傳媒/ 2014.11.07 00:00
-C≡C-

創意之所迷人,在於它不斷的轉變、交集與碰撞。若問馬友友創意的來源是什麼?他曾畫出幾個圈圈,指著圈圈彼此交會的地方:「創意就是從這些地方來的。」

這是馬友友絲路計畫的起點。他認為創意來自不同群體的交集。過去這條遠古時代的絲路為連接亞中與地中海地區的古老經商網絡,也是宗教傳播、語言發展與不同種族文化遷徙的重要途徑;如今絲路則不只是一條路徑,更是一個跨文化交流的音樂地球村理想。

1998年,馬友友集結志同道合的音樂家組成絲路合奏團,展開這個如今已達15年的絲路計畫。絲路合奏團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他們演奏的音樂並不單純來自特定文化,也不限定來自絲路地區。同時,他們也挑戰「即興」與「作曲」的分野,集體即興演出,也即時創作。這些成員在世界各地旅行與演出歷程中,透過彼此交流經驗與創意,進而探索多元文化與音樂的豐厚資產,希望去鼓勵更多具有創意與跨文化的交流。

一路走來15年,透過這段絲綢之路,每位成員也有不同的啟發與成長,琵琶演奏者吳蠻便說:「我們團隊從青年音樂家走到中年音樂家,這段路程不論是對於音樂的想法與文化思考,都有很大的改變,也漸趨成熟,接下來我們希望依自身經驗,啟發更多青年音樂家。」能持續15年的合作,打擊約瑟夫也說:「我們團隊成員彼此都有強大的好奇心與熱情,每次演出都非常投入,這或許就是我們能持續走下去的原因。」

馬友友表示絲路合奏團特別感興趣的是「怎麼合作?」如何在傳統與近代音樂中,創造未來的傳統。擁有人類學學士背景,他特別注重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間的關係,他說「慷慨寬容」與「同理心」是最重要的兩個字,「我一直希望可以藉由深度探討與開放的世界觀,同時要同理感受個人與群體,如此一來才能跨越世代、經濟與政治的藩籬。」絲路計畫的初衷也正是以探索音樂與人心融合的同理心起源,他相信「音樂能消弭歧見」。

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 15週年音樂會

11/6(四)19:00 台北國家音樂廳

11/7(五)19:30 高雄至德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