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生技股暴漲 有心人趁機上下其手

自由時報/ 2014.10.20 00:00
記者陳永吉/特稿

過去幾年因為台股沉寂,市場沒有主流類股,也看不到具成長性的電子產業,因此市場將目標轉移至海外生技大咖陸續回台、新藥研發將展現成果的生技股上,2年多來生技股成為市場目光焦點,多檔新藥股漲幅以數倍計算,即使虧損連連,投資人還是相當捧場。

當市場氛圍形成、資金湧入,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與生技股這場「盛會」,除了媒體重視之外,過去生技業在投信投顧裡不被重視,這2年也開始有專責的研究員負責,而原本對生技業著墨較深的資深研究員,成了當紅炸子雞,被各方人馬拉攏。

研究員成當紅炸子雞

生技股到底是不是泡沫,現在還無從定論,但是生技業最特別的是,它的資訊相對缺乏,也相對專業,尤其是新藥業,如果沒有基亞(3176)事件,很多人不知道新藥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也讓有心人有上下其手的空間。

研究報告成炒股打手

就曾有某證券研究員因為有生醫背景,所以他所發的生技股報告相當被市場重視,某檔具新藥及特殊學名藥題材的公司,因為他發的一篇報告,後來股價大漲特漲,但之後他發同一家公司的報告卻越來越離譜,市場就盛傳,這家公司有主力著墨,該研究員被重金收買,成為主力的打手。

事實上這種案例不只一個,之前基亞第三期臨床試驗提早公布結果不如預期,股價暴跌,結果在連續跌停之際,就有投顧人員發出看好基亞的研究報告,目標價訂在250元,結果基亞果然在當天就打開跌停,後來也盛傳,這篇報告是主力花錢買的,希望跌停打開可以趁機出場。

生技股因為專業術語太多,且對台股來說是一個新興的族群,尤其是新藥股,但投資人一定要了解,一顆全新的新藥要能成功上市,機率很低,即使成功,市場會有多大還是未定數,所以不管券商報告寫得多吸引人,投資生技股還是要如履薄冰才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