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名家論壇》夏學理:從好利無恥、工於詐偽到放縱卑劣

NOWnews/ 2014.10.17 00:00
文/夏學理

1896年10月17日,一篇由英國人所寫的文章,登載於由上海英國僑民奚安門(Henry Shearman)創辦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North-China Daily News)。原文依梁啟超主編的《時務報》所做的翻譯為:「夫中國 - 東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戰後,地球各國始悉其虛實也。」;回顧當時,中國人普遍被外國人稱作是「東亞病夫」,說中國人在精神思想層面上的麻木、萎縮、愚昧,以及面對極權統治的無動於衷、逆來順受、苟且偷生和沒有信仰的國民特性。

對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陳獨秀曾先於1916年9月寫道:「人字吾為東方病夫國,而吾人之少年青年,幾無一不在病夫之列,如此民族,將何以圖存?」;接著,陳獨秀又於次(10)月發表的《我之愛國主義》一文中稱:「外人之譏評吾族,而實為吾人不能不俯首承認者,曰『好利無恥』,曰『老大病夫』,曰『不潔如豬』,曰『遊民乞丐國』,曰『賄賂為華人通病』,曰『官吏國』,曰『豬尾客』,曰『黃金崇拜』,曰『工於詐偽』,曰『服權力不服公理』,曰『放縱卑劣』。凡此種種,無一而非亡國滅種之資格,又無一而為獻身烈士一手一足之所可救治。」;陳獨秀續指:「中國人民簡直是一盤散沙,一堆蠢物,人人懷著狹隘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完全沒有公共心,壞的更是貪賄賣國,盜公肥私,這種人早已實行了不愛國主義,似不必再進以高論了。」

相較於陳獨秀在1916年所痛陳的「吾人之少年青年,幾無一不在病夫之列」,1921年10月17日,日本殖民下的1千餘名臺灣中產階級出身的新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則起身在臺北成立了「臺灣文化協會」,揭櫫宗旨在於:「謀臺灣文化之向上」,展開各種文化活動,扮演啟迪民智、喚醒民族意識及加強社會觀念之角色。

7年後的1928年,23歲的楊逵先是受聘為「臺灣文化協會」機關報 - 「臺灣大眾特報」的記者,旋即被選推為「臺灣文化協會」中央委員,並於隔年(1929)元月起,擔任文化協會議長。這位台灣新文學的大師、社會革命家與實踐家,窮其一生透過文字的書寫進行社會改革,結果因之入獄了12次。

這位出生於1906年10月18日的楊逵,曾在獄中寫了如下的家書:「身體的健壯與精神的愉快,是我們唯一的本錢。我深切的希望你們在暴風雨的處境裡,把家當為一個溫暖的安息所,嘻嘻哈哈的在歡笑中維持下去。過去的失敗與挫折都算了,不要再想它,就是提起了它,也只可以當為一次失敗的笑話去處理。未來所不能免的失敗與挫折,也應該在歡笑中克服下去,這樣才能夠解脫不好的憂鬱情緒,在任何困難中站得住腳。」

時光荏苒,今天已是2014年的10月17日。對應1896年10月17日英國人筆下的「東方病夫」,以及1921年10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台灣的識字率不僅達至98.29%,國內生產毛額(GDP)亦自2011年起即超過2萬美金。但「臺灣文化協會」的創立宗旨 - 「啟迪民智、加強社會觀念、謀臺灣文化之向上」有否真正達成?而陳獨秀筆下的『好利無恥、工於詐偽、放縱卑劣、沒有公共心、盜公肥私』等,又是否仍屬「無一而為獻身烈士一手一足之所可救治」?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我們是不是在向93年前成立「臺灣文化協會」的那1千餘名的新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暨楊逵大師致敬的同時,更應該對今日台灣的種種沉淪與不堪,向獻身烈士們致上最深的歉意!

(作者夏學理,現任臺師大文創學程教授 )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com《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