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子宮腸胃都能捐?破解器捐4迷思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4.10.16 00:00

捐贈器官遺愛人間,讓生命延續,但全身上下的器官都能捐嗎?根據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進行的「器官捐贈認知意願調查」發現,有高達7成自認為瞭解器捐制度的網友中,卻有不少人誤以為胃、手腳、鼻子、子宮等器官也能捐。

根據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進行的「器官捐贈認知意願調查」發現,7成自認為瞭解器捐的網友,卻對哪些器官可捐贈有錯誤認知。

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表示,面對器官捐贈議題,除了在可否捐贈的器官上認知不足外,大多數人仍存在「擔心器捐卡是死亡通行證」、「全身都能捐」、「死無全屍」等迷思,而感到恐懼,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但SBL(超級籃球聯賽)球員何守正表示,簽署器捐卡是遺愛人間,讓生命延續的最佳表現,另外,他也提到自己全身最想捐贈的部位則是「眼睛」,日前也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卡」,並在健保IC卡加註器捐意願,希望生命走到盡頭時能將愛留下。

【器捐移植知多少?4大迷思報你知】

迷思1/全身器官皆可捐?

「器官捐贈」在台已推行20年,但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近7成的網友自認為瞭解器捐,但卻對「哪些器官可以捐」有錯誤認知。其中,最大錯誤認知前3名器官分別為胃(40.2%)、手腳(23.4%)、鼻子(20%),誤以為都能捐;其他為子宮(17.1%)、乳房(14.7%)、腦(8.9%),這些器官目前都不在器捐規範裡。

籃球王子何守正現身力挺器官捐贈。(攝影/洪毓琪)

為何上述器官不在器捐規範中呢?吳英萊秘書長表示,除了牽涉倫理問題,爭議性較大的腦部外,胃、鼻子、手腳、子宮、乳房等部位,之所以不在器捐規範中,主要是由於這些器官非直接與生命維持相關。且受贈者在接受捐贈器官、成功移植後,為避免身體對外來組織出現排斥反應,需終生服用有助減少排斥產生的相關抗排斥藥物,長期下來恐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增加病毒感染的風險。

因此,基於上述因素,胃、鼻子、手腳、子宮、乳房等對於性命安微較無影響的部位,目前尚未被正式納入法規中。事實上,目前法規認可,且可於器官捐贈移植登入中心申請的器官,僅有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小腸,四大肢骨骼,以及眼角膜、皮膚等軟組織。

迷思2/簽署器捐卡=死亡通行證?

此次調查也顯示,有4成的網友不願意在健保IC卡加註器捐意願,原因是擔心醫院看到會不醫治、放棄急救自己。但真是這麼一回事嗎?簽署器捐卡等於死亡通行證,變相告訴醫生自己性命垂危時要放棄急救,甚至因此影響醫師對於腦死的判定?

對於上述疑問,吳英萊秘書長強調,簽署器捐卡病不會影響就醫、接受治療的權利。事實上,醫療機構在執行腦死判定的程序是非常嚴謹的,不但不能由主治醫師判定,更需要2位具有腦死判定資格的腦神經外科醫師經過專業檢測、確認腦幹已無功能,至少4小時後再重新進行第2次判定,以確保判定過程的嚴謹後才能開立。因此,並不會有醫院因器捐卡而不治療的狀況發生。

何守正與劇場演員蔡湘宜現身支持器官捐贈。(攝影/洪毓琪)

迷思3/「摘除器官會痛」不敢進行?

此次調查結果也發現,6成不願將器官捐贈出的網友中,表示「摘除器官會痛」及「怕死無全屍」等2因素是使導致他們卻步的最大因素。在執行器官捐贈前,正如上述所言,判定腦死與否是非常重要的關鍵,而腦死判定事實上有相當嚴謹的一套規範。

迷思4/器捐恐死無全屍,影響大體外觀?

對於華人來說,「人死全屍」的觀念仍深植人心,但器官捐贈真會死無全屍,影響大體外觀嗎?吳英萊秘書長指出,器官摘取時是以外科手術的技術標準進行,手術後會以替代物填充縫合並恢復外觀,與一般外科手術後之狀況並無不同。因此,也不會有影響大體外觀的情況發生。

※【華人健康聞網】提醒您:

尊重生命,器官捐贈

相關器捐問題請洽詢【器官捐贈協會】:0800- 091066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1/21524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