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安寧緩和醫療從「心」做起

大成報/ 2014.10.09 00:00
【大成報記者連凱斐/台南報導】每年10月份第2個星期六定為「世界安寧日」,為促進全球重視末期病人的自主意願與醫療權益,從全人關懷的角度,以多元化推廣方式舉辦活動,旨為提升民眾對安寧療護的認知,共同呼籲重視末期病人與家屬的身、心、靈照顧需求,了解安寧療護的意義。

今年「世界安寧日」的主題為「安寧緩和醫療--從"心"做起,Who care, We do!」奇美醫院為呼籲大家一同重視該議題,本週開始在院內大廳及安寧病房內有一系列的活動,包括器官捐贈與安寧緩和意願健保IC卡註記宣導,奇恩小熊、帆布包等義賣,後壁區的崑濱伯更連續多年提供優質的冠軍米義賣,兩岸百大水墨畫女畫家林英妝老師及知名的台灣女書法家楊玉如老師更親自到場揮毫與提供畫作義賣,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的末期病人,奇美的「奇奇」「美美」公仔也有可愛的行動劇宣導。

該院案例分享:有位80歲的H伯伯在9年前被診斷出肝惡性腫瘤,手術後狀況一直很穩定,固定在奇美門診追蹤。直到今年年初的固定檢查發現,腫瘤復發了。伯伯是單身老榮民,民國38年就跟隨部隊來台,他長期生活工作的重心就是當時帶領他的長官。25年前長官同樣因為肝癌在奇美醫院過逝,長官離開的影像一直烙印在他的心裡--「手術後他被放在加護病房,開刀前大家都騙他是小手術,不用擔心。可是手術後問題不斷的出現,身上的管路也一條條的增加,每次看到他被綁在床上痛苦、生氣、憤怒的樣子,大家都很怕正視他的眼神,擺了一個多月,病也沒醫好,一句話也沒交代,全身都是針孔、瘀青、浮腫的走了!」

25年來,每次心裡想到那一幕,長官的家人、H伯伯身體還會害怕、發抖!這次腫瘤科醫師告訴他無法再做化療了,H伯伯唯一的期待就是「不要讓我走的那麼痛苦!」於是就由安寧居家團隊接手照顧,經過止痛藥物的調整,他的生活品質改善了,2個月後,因為癌症的複雜症狀被安排入住奇恩病房,兩週後走完了生命最後的旅程!

這過程一路陪伴、照顧他的長官家人高興的說「這20多年奇美醫院真的進步很多,他走得好安詳,一點痛苦也沒有,好像睡著一般。以後我也可以不用再擔心這時候的痛苦了!」

現代醫療日新月異,病人可以接受的處置、藥物也越來越多。於是在末期階段往往是醫療需求最高的時候,病人接受了密集的治療、也承受了更多的痛苦,隨著生命的逝去,留給家人的總是無盡的眼淚與遺憾。

「善終、好走」是先人「五福臨門」的最後一站,也是最難達到的部分,臨終時該做什麼?不該做甚麼!如何支持陪伴家人走完這段重要的旅程?」2008年7月奇美醫學中心在許文龍創辦人、董事會、邱院長及院內諸多同事推動下「奇恩病房」誕生了。

不算短的6年,安寧照顧團隊也由「奇恩病房」的任務編組到2012年5月安寧療護委員會成立,做為整合相關資源,提昇院內同仁安寧照護的態度與知能,提昇病人生命末期照護的品質。

2013年8月成立「緩和醫療中心」,其中包含癌症、非癌症、急重症與教育研究各組,期望對於各類末期病人都可以有「善終」。病房由最早的11床到現在的15床,預計在第四醫療大樓完工後再增加至20床。

安寧居家團隊的護理師成員也由2名持續擴充到6名,居家照顧是末期病人最期待的照顧模式,奇美醫學中心的安寧居家照顧數量也是全國之首。安寧共同照顧護理師也從1名到目前的3名,提供分散各單位無法居家安寧或安寧病房照顧的末期病人的協同照顧工作。

「好多的羊還在欄外!」,在國外,當生命預估不到半年甚至一年,病人就會被轉介至安寧單位,或是由各臨床醫師提供緩和醫療以緩解病人的身、心、靈的問題。國內,癌症病人的安寧療護涵蓋率只有3成,有眾多的病人是在生命只剩短暫的幾週甚至幾天才會被提供安寧照顧的訊息,過多的醫療處置耗用在這裡,病人受苦,家屬也遺憾。醫療人員是照顧者、陪伴者,更是生命旅程的嚮導。

奇美醫學中心的緩和醫療中心主任陳冠廷表示:6歲了,期盼奇美醫學中心的夥伴們可以用更謙卑的態度去面對每位讓我們照顧的生命,去傾聽每位病人的需求,死亡是自然、必然的過程,當病人可以道謝、道愛、道歉而後道別,將是給家屬最大的祝福與慰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