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女日吃7餐罹糖尿病 捐髓救人落空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4.10.07 00:00

老年人才會罹患糖尿病?現年46歲陳小姐,身高153公分,過去以為父母罹患糖尿病的原因是年紀大了,不以為意,飲食不節制,一天吃7餐,直到3年前捐贈骨髓前的健康檢查,才發現自己是個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而無法完成救人的心願,下定決心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

糖尿病早期或是輕微都不會有症狀,高危險族群應養成定期檢查血糖的習慣。(圖片提供/台中慈濟醫院)

誤會糖尿病是老人病 忽略遺傳影響大

捐血做骨髓配對,是陳小姐給自己35歲的生日禮物,11年間共有2次配對成功,但她在3年前捐髓的健檢最後關卡,出現血糖過高的情況,檢測數據顯示空腹血糖235(正常值應小於100mg/dl)、糖化血色素9.8(正常值應小於5.6),證實罹患糖尿病,且已有眼底小血管出血,被剔除於捐髓名單之外。

救人不成的陳小姐表示,本來以為父母會得糖尿病,是因為年紀大了,所以「不可能會是我」,加上另一半也覺得身材圓潤點比較好看,因此只要能滿足口欲,舉凡油炸、重口味、蛋糕甜食與珍奶等,會一直吃到吃不下為止。而每天陪伴自己吃7餐的姊妹,和30多歲的侄子,先後確診罹患糖尿病,這才瞭解糖尿病的遺傳問題必須正視。

為了控制血糖,重拾骨髓捐贈的資格且避免發病,陳小姐經衛教後,改採清淡、少量多餐原則,早餐是三匙麥片加低脂奶粉,午餐前餓了就吃餅乾、水果,一杯白米加三杯糙米是主食,少油烹調,青菜為主,肉、魚為輔,晚餐後不再吃點心宵夜。外食堅持喝水、不喝湯,飲料絕對無糖,且對蛋糕眼不見為淨。天天晚上運動繞市區走2小時,或快走跑步機半小時,體重目前已降到56公斤,恢復健康。

黃怡瓔醫師提醒,外食族飲食高油高糖高熱量,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容易造成血糖上升,長期會增加糖尿病的發作風險。(圖片提供/台中慈濟醫院)

糖尿病早期無症狀 高危險族群定期檢測

台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黃怡瓔表示,糖尿病早期或是輕微都不會有症狀,高危險群更要防患未然,定期檢查如血糖、醣化血色素、葡萄糖耐受度。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遺傳病史者、肥胖(BMI大於25)、40歲以上,有妊娠糖尿或是生下超過3800至4000公克巨嬰症寶寶的女性、高血脂、高血壓等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篩檢血糖。

美國糖尿病學會甚至建議,肥胖的小孩合併有上述危險因子,糖尿病容易於10歲以上或開始進入青春期時發病,需做糖尿病的篩檢,才能及時發現及早預防。而年輕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愈早控制好血糖,回復胰島功能機率愈大。

不吃甜食也飆血糖?外食族風險高

此外,許多人納悶不吃甜食或飲料,為什麼血糖仍高?黃怡瓔醫師表示,從糖尿病患者的詢問和飲食紀錄,發現主因與外食習慣和常吃醃製品有關,外食族三餐貪方便,常只吃炒麵小吃、糕餅麵包及餅乾等加工品,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營養不均、高油高鹽,不利於血糖控制;而口感不甜不鹹的醃製品,在製作過程中加了鹽與糖,也是造成血糖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3/2138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