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美學者:一國兩制還不行

中央商情網/ 2014.10.04 00:00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2014年10月3日專電)紐約外交關係協會(CFR)亞洲研究部主任易明撰文評論,香港「占中」事件顯示「一國兩制」還沒做好廣泛實施準備;也傳遞清楚訊息給台灣,「統一」應暫時擱置留待以後處理。

財星雜誌(Fortune)刊載兩岸及亞洲事務資深學者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的專論,提及香港這次爭民主示威運動對北京的意涵。

她認為,儘管經濟對香港相當重要,但香港這波爭民主運動,北京不能誤判認為是因經濟所致,應該知道香港人要的是北京少些控制,讓香港有更多決定普選候選人的自由。

其次,北京從抗爭起源應該認知,「一國兩制」還沒做好大規模實施的準備。同時傳遞清楚訊息給台灣,統一大業應暫時擱置留待以後處理;事實上,在台灣,它就是如此。

易明還說,抗爭運動同樣告訴北京當局,香港需要比大陸更廣泛的政治參與。這種有意義的政治參與訴求不只從大陸異議分子和學者發出,事實上存在於販夫走卒身上。

香港是全球金融資本市場中心,中國大陸經濟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在香港「占中」爭民主運動進入第二週後,香港的未來以及抗爭下一步如何走,越來越引起商界人士關注。尤其是大陸取消團體旅遊赴港、零售生意受影響,股市也在下跌。

易明認為,抗爭長期持續下去,對北京、香港都不好。評論文引述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告,2013年全球進入中國大陸的外商直接投資(FDI),2/3經由香港,2005年時,還不到1/3。

從2012年以來,香港股票交易市場的表現持續超越上海,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總共募集了430億美元,遠勝過大陸的250億美元IPO以及其他交易市場。

香港已經提供中國大陸企業進入全球資本市場債券和貸款融資的管道。香港的出口、銀行貸款及旅遊業等相當依賴中國大陸消費者。

不少專家分析,這次大規模的民主抗爭活動,主要起因於經濟差距不平等和怨恨。香港人抱怨越來越多的大陸富人到香港,導致經濟機會愈來愈少,香港已失去主體性。

易明指出,對北京及香港來說,「占中」抗爭對香港經濟勢必有所影響,但重點是香港未來的穩定及瞭解其起因根源,最後,妥協是符合各方利益的作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