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取普選,在香港,由學聯罷課所引發抗爭活動正如火如荼的上演。抗爭民眾為了抵抗港警的胡椒噴霧攻擊,因而大量使用了雨傘,也因此讓外界將這場大型的抗爭活動命名為「雨傘革命」。 在台灣,有許多人拿香港的雨傘革命和之前台灣的318佔領立法院運動類比,但是比較少有人注意到,這回發生在香港的雨傘革命,其實並不是由那個人或那個團體所領導、號召的。那些站上街頭抗爭的民眾,其實多半是個別自發進行的。 這點其實和當初台灣的318很像,在318,雖然在抗爭過程中,身為反對黨的民進黨幫了許多的忙,但是真正能主導這場抗爭活動的,卻從來就不是民進黨。 從台灣的318佔領立法院到香港的雨傘革命,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民眾自主意識的興起,與政治人物對於群眾影響力的式微。 台灣的318運動,無疑的啟發了許多人,這場運動最大的價值並不在擋下了服貿,而是讓所有的台灣民眾明白,參與政治活動,是所有民主社會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年底的選舉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年輕人,或是素人,開始投身地方選舉。 很多人可能對於素人投身政治一事頗有疑慮,在此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國外頗為知名的案例。 2010年9月,中國北京市委書記劉淇率團訪問冰島,在接受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市長葛納爾(Jon Gnarr)接待時,劉淇收到葛納爾交給他的一封親筆簽名信,信中葛納爾市長呼籲北京政府「無條件釋放民運人士劉曉波」,結果劉淇當場拂袖離去。事後葛納爾表示,雷克雅未克市的施政原則之一,便是注重人權,因此,「今後人權紀錄不好的國家官員來訪,都會收到這樣的抗議信」。 這位冰島首都市長葛納爾原本是位喜劇演員,並非傳統的政治人物,但我們可以看到,在成為冰島的首都市長之後,他卻能夠相較於傳統政治人物,展現更多的道德勇氣,與對於人權價值的堅持。 在人類社會中,分工合作、各司所長或許是種必然,但也並非絕對。民主社會讓人們能夠自由選擇不同的工作與生活,其實正是為了避免社會分工過度僵化所形成的危機。 也因此,素人參政絕非不務正業,相反的,這才是民主社會的制度設計中,真正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