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味的故事─兒時的人間美味!你吃過「菜尾」嗎?

欣傳媒/ 2014.10.02 00:00
BuzzOrange 報橘 │ BuzzFoodie

在窮困的年代 「菜尾」是孩子的人間美味

對許多台灣人來說,「菜尾」是兒時記憶,儘管只是殘羹剩菜加熱而成的大雜燴,根本上不了檯面,更不能算是一道菜,卻是小孩引頸企盼的人間美味。

早年台灣工商業不發達,農業社會生活艱苦,家裡的收入無法與今日相比。不過台灣人情味濃厚,婚喪喜慶免不了要辦桌宴請親朋好友,應邀參加的人帶著紅包或白包,接著坐下來大吃一頓。那個時候,吃辦桌是大事,一來台灣人刻苦耐勞,平日填飽肚子、不挨餓就行,少有機會上館子吃山珍海味,一旦應邀參加宴會場合,那絕對是大事,而且是全家人的大事,而非赴宴者的一兩個人的事。這話怎講?關鍵就在於菜尾。早年的辦桌菜很實在,但台灣人多半生性保守又客氣,少有「吃一、夾二、看三」現象,面對滿桌的精美菜色,不好意思猛吃嗑光,幾道菜之後,肚子也飽了。吃不完的菜該怎麼辦?簡單,早年物資缺乏,吃不完的好料絕對不能浪費,辦桌業者會將剩菜全倒在同一大鍋裡,再分給赴宴者帶回家加熱,足夠全家人慢慢享用好幾餐,形成特殊的「菜尾文化」。

撇開衛生條件不談,婆婆媽媽為了讓剩菜更澎湃,常加進筍絲、大白菜、高麗菜與豆皮、膨皮一起煮,加熱後的菜尾有股酸中帶香特殊的味道,小孩興奮盛一碗再用筷子邊翻邊吃,這時吃菜尾就像「尋寶」一樣。運氣好一點的人挖到干貝、魚翅、鮑魚、香菇、腳筋、龍蝦肉等平日吃不到的高檔食材,等於中了大獎;運氣較背的小孩翻來覆去,只找到筍絲、鹹菜、菜頭、高麗菜、碎魚肉,甚至薑片、骨頭。現在在高雄就有一家「雜菜大王」,老闆取自各大飯店、餐廳的菜尾,再加入大白菜熬煮,一碗賣 60 元,顧客抱著懷舊與挖寶心態上門,鮑魚、牛排、干貝可能同時出現在碗裡。

小琉球特有習俗 「婚前」吃菜尾 份量愈多愈大方

小琉球特有習俗 「婚前」吃菜尾料多澎湃

你可能不知道,屏東外海的小琉球也有特殊的「菜尾文化」。每當新人結婚前,男方必須煮大鍋菜宴請親朋,雖名為菜尾,卻採用新鮮食材,由街坊婆婆媽媽現場烹煮,內容包括豬肉、白菜、扁魚、香菇、筍絲、魚板、丸子、木耳、金針等,份量愈多表示男方愈大方。這種特色美食很像「大雜燴」,男女結婚前,男方必須在迎娶前一、兩天煮好菜尾,並分送給親戚朋友與街坊鄰居,份量少說百斤,有時達千斤以上。

儘管名稱是菜尾,卻非剩菜殘羹,而是結合多種新鮮食材,現煮現吃的當地傳統美食。菜尾的食材包括滷豬肉、雞肉、筍片、金針、木耳、魚丸、香菇、魚板、大白菜、胡蘿蔔… 等,先請餐廳準備好食材送來,再請左鄰右舍擅長料理的婆婆媽媽們一起幫忙,有人炒配料,也有人將煮好的菜尾抬去送人,一伙人忙進忙出。似乎不只是新郎家辦喜事,而是整村一起辦喜事。小琉球菜尾還添加了「扁魚」。酥炸後的扁魚加進菜尾裡同煮,香氣倍增,不僅更加美味,還讓菜尾看來像砂鍋魚頭湯底,更像「鄉村版」佛跳牆。有人笑稱,「我們這裡是一家菜尾、百家香氣。」由於南部口味偏甜,菜尾加入多種佐料用力炒,起鍋後香氣撲鼻,甜甜的口感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古道熱腸的王媽媽表示,菜尾只有小琉球才有,別的地方吃不到,而且就算在小琉球,也不是天天都可吃到菜尾,外地人能吃到,那算運氣很好。轉載自合作媒體BuzzOrange

版權僅限欣傳媒 請勿轉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