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多元平台興起 紙本閱讀受衝擊

中央社/ 2014.10.01 00:00
(中央社記者湯海波、羅廣仁台北1日電)「遠見雜誌」今天公佈2014閱讀大調查結果,數據顯示,台灣閱讀風氣相較於2010年有微幅下降,表現在購書量、閱讀時數、購書經費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遠見雜誌今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公佈最新「全民閱讀調查」和「數位閱讀調查」數據。在讀書風氣的評判上,完全不看書者的比率,從2010年的24.1%躍升至27.9%;而從每週閱讀時數來看,18歲以上族群每週僅花費2.76小時在閱讀上,略少於2010年的3.06小時。

此外,相較於2010年,民眾在每月平均閱讀量的部分,則從2.02本退步至1.7本。在每年平均購書量上,從4.23本降至4.13本。

對此,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高希均指出,透過調查,可以分析台灣社會目前的閱讀狀況。他呼籲民眾要多讀書。

「為書而生」,高希均認為,不管在社會上的職業是什麼,大家都擁有共同的稱呼,就是「書生」。想要關注當下社會,關鍵要從教育、知識、品德、等方面入手,這也間接強調閱讀的重要。

高希均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自己是一名「書生」,無論是讀書、教書、寫書、評書、出書,一生都跟書有緊密聯繫,而自己也一直在鼓舞整個社會變成「書香社會」。他指出,對的作家、對的題材,都能對當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思伶在致辭時表示,一個先進文明的社會,好的閱讀習慣必不可少,這關乎到公民素質。透過閱讀不只增加知識,增加競爭力,更重要的是,「閱讀是一種生活態度,是生活的一部分」。

林思伶呼籲民眾一同關心社會閱讀風氣,從教育等方面入手,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此外,公佈的數據中,民眾每天上網時間增加,導致紙本閱讀力微幅下降,以及透過網路轉帖文章、電子書等途徑閱讀,顯示出網路時代對閱讀形式的影響。

對此,林思伶認為,紙本書籍、大部頭的閱讀是當下留給下一世代非常重要的挑戰。「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是思考的一種途徑,閱讀能幫助思考更清晰,只有在閱讀的過程會才能理解自己的認知能力,在過程中建構抽象思考的能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