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華府觀察》卜道維的遺憾

自由時報/ 2014.09.22 00:00
◎曹郁芬

「聽說太陽花學運領袖訪問美國時一再提到我的文章,他們不知道我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嗎?」最近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卜道維(David Brown)在研討會上巧遇,他對於自己因一篇文章被定位為美國反學運的代表人物,表達極大遺憾。他說,如果不是出城度假,非常樂意和學運領袖暢談。

三月底正是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的高潮。卜道維於三月二十九日投書華府的「尼爾森報導」,指責學生的行為是民進黨唆使,民進黨是出於年底選戰的算計,並利用學生杯葛服貿協議。

卜道維這篇文章被外交部駐外代表處廣為散發,公開貼在官網上。由於他具有美國在台協會理事的身分,卜道維的觀點被台灣媒體廣泛引用,視為美國政府對民進黨和太陽花學運的批判。還記得卜道維在事後詢問我,他過去多次以學者身分針對台灣問題發表意見,台灣媒體都興趣缺缺,為什麼這次突然把他的個人評論和美國政府扯在一起?

不管卜道維個人是否理解,但他的文章在那一刻具有高度的工具性價值,因此在台灣被刻意操作成反學運和民進黨的「歷史文件」。不過,卜道維並沒有停留在那個歷史時刻,他邀請在華府的台灣學生餐敘,以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並大量搜尋有關太陽花學運的分析,甚至要求我將閱讀過的中文文章轉給他參考。一九六二至六三年就以普林斯頓大學學生身分到台灣研讀胡適生平的卜道維,雖然對台海關係有自己的立場,但他仍嘗試透過客觀資料研究台灣。

今年五月,他和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學者史考特(Kevin Scott)在太平洋論壇的網站上聯名發表文章,推翻先前的觀點,主張太陽花學運為「獨立的公民社會運動」,參與的學生都是社運老手,民進黨雖然支持學生,一些學運主幹也曾參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其他政治人物的競選活動,但這些學生「是獨立自主地行動,有時與民進黨及台聯保持距離」。

卜道維表示,學生是因為馬政府對民眾關心的政策,決策過程不透明、傲慢和無感而表達不滿;其次是透過服貿協議反映部分台灣社會對馬政府兩岸政策的質疑。只是,學運熱潮已過,觀點又不符馬政府期待,這篇文章在台灣沒有引起任何關注。

卜道維後來擔任外交官的第一份外派差使,就是台北。他在二○○三年為「外交研究與培訓協會」所做的口述歷史中,描述學生時期目睹遍布全台的反攻大陸標語和政治肅殺氣氛,還有出使台灣時見證蔣經國接班與台灣經濟起飛。

像他這類背景的人,了解歷史片段不是歷史全貌,他對太陽花學運的認知還在隨著資訊和時勢演變不斷更新。台灣人對自己的歷史,至少應該比卜道維更用功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