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餿水油風爆 食品廠也有話要說

中央社/ 2014.09.14 00:00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14日電)中秋節前夕台灣爆發的一連串餿水油事件,再次重創台灣食品、餐飲業,風暴圈不斷擴大,食品業者無奈表示,這次事件有別以往,不單純是企業內控能杜絕。

業者表示,餿水油事件所牽扯的範圍太廣泛,源頭管理機制現階段只能向上追朔一至二層,非單獨廠商就能掌握供應鏈全貌,尤其原物料多達千萬種,未知的更多,食安議題除了最根本的「良心」外,企業的公司治理及公權力的確實執行缺一不可。

台灣的食品大廠在去年大統油品事件後,在食品安全的控管上大都持續補強拉高嚴謹度,但這次餿水油事件還是有多家大廠及知名廠家中標,踩到餿水油淪陷的廠商持續增加中。

有些廠商無奈地表示,在評估供應商時,除了符合公證單位的驗證及標準外,都會要求廠商提供上游供應廠商的名單,甚至要求廠商簽訂契結書,保證產品安全無虞,但有些廠商基於商業保密原則,不見得會全部提供,也不見得會誠實公布,大廠或許有能力建置食品檢驗所進行自我把關,但原物料千萬種,沒人敢保證百分之百沒問題,小廠防地雷的能力更有限。

除了業者自已更嚴格把關外,只能盼望政策有一套機制,推動源頭管理平台,讓大家能有標準可以可依循,防患未然,也讓優質廠商可以獲得正向發展。

業者表示,台灣有高達75%以上的食品廠商較缺乏嚴謹的供應商產品技術規格管理流程,也未設置專任單位追蹤國際食品法規的變化,往往在食安事件發生時,無法對主管機關或媒體、大眾即時提供正確的訊息,導致社會恐慌。

台灣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詹岳霖指出,在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後,協會一直推動業界應「落實源頭管理,精耕流通足跡」,建立一個國際端的「食品安全管理平台」。

他說,重整食品安全秩序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次把食品安全標準與檢驗機制拉高與國際同步,產業要落實有效的源頭管理平台機制,除了企業本身的力量外,也必需有政府公權力的協助。

在上游源頭管理部份,詹岳霖分析,以科專方式引進甲骨文在國際間已發展成熟的「源頭管理資訊服務平台」,針對產業需求打造客製化的源頭管理追溯機制,以符合台灣產業運作的現況。

目前在推動的源頭管理資訊服務平台提供三大重點功能,包括建立食品原料規格資訊標準、蒐集國際食品法規及24小時國際食安事件警示通報。

平台預計將建立900項源頭供應商原料規格資料要求,建立台、中、美、日食品法規資料庫。會員廠商可確實掌握食品原料的技術規格外,系統也會主動通知會員廠商最新的國際市場動態,減少食品開發與製造的風險,同時避免誤用有害原料的可能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