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研究:教授老化 創新研究受衝擊

中央商情網/ 2014.09.12 00:00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014年9月12日電)國研院政策中心研究發現,台灣近年來大學教授年齡結構因高教擴張及少子化,產生不穩定現象,建議政府應採取調整生師比、加強推動外籍生源及實行彈性退休計畫等措施。

國家實驗研究院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上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師資員額成長接近停滯,補進年輕教授人數有限,台灣整體教授年齡老化,恐對大學創新研究動能產生衝擊。

國研院長羅清華指出,人才布局不能等看到問題才調整,現在開始調整就有點嫌晚,尤其因為台灣目前博士出路不佳,台大博士班招生報名人數遽減,相關問題應及早解決。

政策中心政策研究組助理研究員張于紳指出,2004年時,台灣大學教授主要年齡族群為40至44歲,50歲以下教授比例占全部教師的77.6%,但到2013年主要年齡族群則轉為45至49歲,50歲以下教授比例反降至56.4%。

她表示,台灣日益嚴重的少子化,也使18歲人口數逐年下降,影響大學生人數,雖然2013年仍有103.5萬人,預計2015年會開始下滑,推估2018年將僅有96.1萬人,2023年將再降至74.6萬人,且會一直持續至2029年,「屆時大學生將只有2013年的60%」。

如以同受少子化影響的韓國觀察,張于紳指出,韓國和台灣相同,全體及正教授都呈現近10年老化的現象,但韓國副教授年齡結構比台灣穩定,反觀台灣副教授在10年老化5年,且我國44歲以下的助理教授在過去10年比例顯著下降。

為解決大學教授年齡結構問題,張于紳建議,政府應採取調整生師比、加強推動外籍生源及實行彈性退休計畫等措施。

她說,台灣目前的生師比為21.6希望逐步調降至16.2(美國生師比),並強化擴增外籍生源,以維持大學教授需求量穩定。

同時,張于紳指出,大學教授的職缺如客滿公車,退休成為唯一流動的原因,政府應提供誘因,促成資深教授提早退休,或推動階段性退休計畫,以加速新陳代謝。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