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2014台灣美術雙年展 小確幸報到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9.12 00:00
圖說:吳天章「心所愛的人」。國美館提供。

【文/陳小凌】「青春」話題正熱,世代差異在台灣藝術社群中是個富有生產力的命題,甚至是許多藝術創新、批判啟動的論述立基點,熱門關鍵字「小確幸」也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命題。由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台灣報到:2014台灣美術雙年展」,以這兩年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趨勢,歸納出「重構主體」、「再現社會」、「演敘傳統」、「藝術拓域」,以及「迎別青春」五個子題,捕捉台灣視覺藝術核心發展方向,以及生動的「當下現狀」,據以見證當代台灣藝術世界充滿活力的面貌。

今年邁入第4屆「台灣美術雙年展」,9月14日下午於國美館開幕,策展人張正霖指出,「青春」不僅成為某種創作敘事的源頭(獨立且重要的美學範疇,如「小確幸」等觀念),新銳的創作者藉由青春為張本開展音聲,同時也在迎與別的持續往復運動間,不僅為當代台灣藝術灌入了新的想像,更指涉著更多的遊牧、策略、連結,解構一般的藝術史概念,而把我們的美學感受拉引至最貼近的當下。如此次參展最年輕藝術家,24歲的張嘉穎,以卡漫式畫出歐洲中世紀聖像的當代人物。

國美館長黃才郎表示,5項主題是從2012至2013年間舉辦的2005檔展覽歸結藝術與當代社會議題交織後的變化狀況,讓觀眾能清楚感受與認識到台灣藝術的現況「發生甚麼事?」。如1990年代台灣文化界掀起找尋主體性的熱潮,近兩年又再凸顯「重構主體」的現象,針對臺灣文化主體性的重新思索,對共同記憶的重新書寫、析解、開拓,以及互為主體性的視角,與亞洲其它區域具開創性的交流取徑,乃至深入探索自我意識與集體間辯證的關聯狀態,以及對性別與族群認同的反思。以吳天章、高重黎、張恩滿、黃郁涵等藝術家為代表。

藝術家們對於社會生活與人文環境的關切持續成長,透過論述、再現到實踐等途徑,去關注、批判我們眼前的生活世界,或擁抱腳下這片土地,聆聽常民生命經驗的聲音,反映出當下台灣的社會情狀。在余政達、賴珮瑜等人的創作中,則可見藝術家關心土地、社會議題等「再現社會」趨向。

對古典水墨韻律的重新詮釋,構成新的意境;或取借傳統表現形式,注入新的當代意識;或以新媒體等實驗媒介,重新鋪陳對於傳統的理解,企圖融合古今;或讓傳統藝術的筆墨精神,走入空間與當代的裝置、行動乃至觀念建築等創作取徑相結合,開闢多層次的審美感知。姚瑞中、袁金塔、許雨仁、曾偉豪、董陽孜等藝術家關注回歸藝術傳統、又如何「演敘傳統」、延續傳統生命力。

「藝術拓域」是創作與個人/私密經驗等命題更深入的呈現、述說,或創作如何得以精確地捕捉生命體驗等等。如王福瑞對聲音藝術、謝春德對攝影、常陵對繪畫的思考等。

「台灣報到 ─ 2014台灣美術雙年展」9月13日至12月7日展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