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九三軍人節的省思【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14.09.04 00:00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昨天是九三軍人節,這個節日原來是很大很重要的節日,至少應該比台灣光復節大(對一些獨派立場者來講台灣光復節是台灣淪陷日);中華民國經過八年對日浴血作戰,死了三百二十多萬軍人,最後在美國給日本「餵」了兩顆原子彈後無條件投降,中國的對日抗戰也莫名其妙地「突然」勝利了;1945年9月2日在日本東京灣美軍的「密蘇里」號艦艇上舉行授降典禮;隔年1946年4月國民政府決定每年9月3日訂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同時舉行中樞秋祭國殤大典,並訂此日為軍人節。所以此日為全中國的抗戰勝利紀念日;2014年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也通過決議訂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以前蔣家父子在台灣主政時,每年九三軍人節都會秋祭國軍傷亡將士,場面隆重感人;李登輝和陳水扁總統時還會在電視上公開向全國國軍將士發表賀節談話;馬英九當總統對國防軍事比較不重視,這種事就免了,由縣市長到各縣市忠烈祠舉辦致祭活動;屏東縣政府還舉辦軍民聯歡晚會,算是比較生動有趣的活動。

九月三日這天馬英九還是辦了一場以抗戰勝利紀念日名義的「中樞秋祭國殤大典」,率領副總統、五院院長和忠烈遺屬到忠烈祠去行禮如儀一番,至於「軍人節」一事就丟到九霄雲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也率領文武百官到蘆溝橋畔的「抗日勝利紀念館」很隆重的辦了一場中央紀念大會;香港也同時舉辦一場「抗日勝利紀念大會」;對於紀念抗日勝利活動一事在兩岸三地算是統一一致了;對於中國、香港因此日不是軍人節故而沒辦軍人節慶祝活動是理所當然的,至於台灣不辦軍人節慶祝活動則有些不可思議,對台灣的二十多萬勞心勞力的軍人就太缺乏敬意了。

前面述及若非美國給日本本土「餵」了兩顆原子彈,中國的對日抗戰才有「突然」勝利的機會,尤其是國民黨軍隊根本就不堪一擊,被日軍打得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吹枯拉朽、一路逃到四川重慶山洞裡躲藏;共軍的游擊戰則打了幾常漂亮的大戰,至少在1937年7月28日日軍發動全面進攻華北,並誇下豪語「三月亡華」,二個月後的9月平型關戰役,林彪對上日本大將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當時蔣介石、毛澤東都認為共軍不是日軍對手,人數比日軍少、武器比日軍差,日軍還有飛機在天上轟炸,毛澤東一天內給林彪五道密令要林彪撤退,林彪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佯裝撤退讓日本先頭部隊先過再回頭痛剿板垣征四郎師團,創下日本攻華第一次大敗仗,中國全國民心振奮,咸信日本不可能三月亡華、也不可能三年亡華,共軍(新四軍)屢屢打勝仗壯大中國人抗日戰爭的信心;日軍往前追國軍(國民黨軍隊),共軍就在日軍後面收復失地,這也是日本被兩顆原子彈打敗投降時、共軍已據有華北、東北大部份鄉間土地在進行「土地改革」收攬農工民心,奠定共軍最後把國民黨追殺到台灣逃命、創建「新中國」之基礎,所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對中國還有一些意義,對於從抗戰剿匪一路慘敗、一敗塗地的國民黨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就像權貴子弟連勝文一樣粉飾虛驕而已。

倒是馬英九政府不慶祝軍人節、漠視國軍大兵之節日真令人匪夷所思的,不過由地方政府來主辦軍人節慶祝活動倒有另一層意義。

1996年9月12日發生台北市空軍作戰司令部洗衣部五歲女童被姦殺案,在當時空軍作戰司令陳肇敏的強勢主導下將證據證物都不對的嫌疑犯江國慶移送軍法審判,並於1997年8月13日執行槍決;2011年軍法單位從另一名士兵口供中得證,江國慶確實是遭到誤陷誤判誤殺之冤獄,而當時之空軍作戰司令已幹到國防部長任滿下台,國人對三軍統帥馬英九如此識人不明、對軍中如此草菅人命都很不能苟同;要死不死的2013年7月又發生洪仲丘案,一個成功大學畢業生已考上成功大學和交通大學研究所的高材生就在退伍前一週竟在幾位士官長會議議決後就活活被操死了,幾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士官長怎麼有這麼大的權力,竟然開個士官長會議就能把這麼優秀的國家菁英活活操死,這不是劣幣驅逐良幣是甚麼?又在軍法調查時軍法最高檢察官的每次發言都讓國人一肚子火,不講重點只顧左右而言他,讓國人對軍方辦案更難信服;軍中一連發生多次草菅人命之事件,讓大部分家長不敢把子弟送到軍中服務,剛改制的募兵制因而難有績效,再怎麼調高薪資也難招到人,軍人之榮譽降到蕩然無存;吾人不知這是否就是馬英九不重視軍人節之原因,少數的害群之馬讓國軍之榮譽完全的掃地出門,這幾個害群之馬真是馬英九口中的「害蟲」無疑了。

其實大部分的軍人還是勞苦功高的,尤其是遇到大風災、大地震、大氣爆甚至農忙時協助割稻都要依靠國軍出來協助救災、收割;幾個害群之馬應該判以重刑,但對於勞苦功高的軍人還是應予慰勞;明年的軍人節還是要隆重慶祝一下,給未放假之士官兵多加點菜,庶幾要有點過節的節氣才好。【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