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康乃爾大學辦「界」展覽 探討台灣當代藝術面貌

中央廣播電台/江昭倫 2014.08.29 00:00
在全球化視野下,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究竟是什麼樣的面貌?國立台灣美術館與美國康乃爾大學強生美術館特別策劃「界:台灣當代藝術展(Jie Boundaries:Contemporary Art from Taiwan)」,展出台灣33位藝術家共48件作品,讓國際人士了解台灣如何在全球化時代中自處,並藉由不同創作世代的藝術實踐與觀點,述說一個島嶼10年變化的故事。

美國康乃爾大學強生美術館擁有豐富的亞洲藝術收藏,2004年,該館曾舉辦「正言世代--台灣當代視覺文化」展,世隔10年,今年8月16日至12月21日再度推出「界:台灣當代藝術展」,以過去10年的台灣藝術發展史探討全球化與台灣的關係。

本次展覽由康乃爾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潘安儀策展,身為台灣人,潘安儀長期關注台灣藝術發展,這次展覽選擇以疆界的「界」作為策劃主題,希望深度檢視台灣後解嚴時期的藝術創作內涵,包括藝術創作如何處理全球化之下的身分認同問題、藝術家如何看待過去歷史並從傳統中轉化,同時觸及氣候變遷下的生存境遇、數位新科技表現等議題。

「界」展覽預定9月5日舉辦開幕式,9月6日還有一場國際學術論壇將登場。受邀參與討論的台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廖新田指出,這次展覽除了讓台灣藝術家有機會向國際發聲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該平台與國際學術機構相互溝通交流,由外而內重新看待全球化下台灣的藝術文化發展脈絡。廖新田說:『(原音)在全球化這麼交流的時代,我想我們不能再以一種單面向的聲音不斷向外發聲,告訴別人我有多重要、我有多偉大、我的作品有多好,其實這種互相的來回震盪,我覺得是我在這個地方我看到一個更潛在的展覽的意義和價值。』

參與共同策展的國美館館長黃才郎則表示,美國康乃爾大學亞洲研究部門相當專業,希望透過這次展覽,讓研究亞洲的專業人士對台灣當代藝術發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