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走路慢≠老化 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4.08.22 00:00

你家長輩有走路步伐變小、行動變緩慢,肩頸老是感到僵硬、卡卡的問題嗎?當心!上述這些常被誤認為人體自然老化所引起的正常現象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為避免患者將老化與症狀混淆,延誤治療時機,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神經醫學會聯合發布全台首份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希望透過這樣檢測表,提高民眾對於帕金森氏症的正確認知,早發現早治療。

你家長輩有走路步伐變小、行動變緩慢的問題嗎?當心!上述這些常被誤認為人體自然老化所引起的正常現象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陸清松醫師和理事陳柔賢醫師表示,目前台灣帕金森病患就醫人數推估約為3萬多人,表現症狀除了動作遲緩外,還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失眠、認知困難等非運動症狀,但這些症狀常誤以為是正常老化的表現。

為讓民眾更加了解帕金森氏症,並達到早期檢測治療的目的,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動作障礙學會聯合發布全台首份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檢測表共有「頸部後方或肩膀常常疼痛?」、「步伐小且常常跌倒或摔跤?」、「寫字變慢而字體變小?」等10個項目。若勾選3個項目以上,則可能有帕金森氏症初期跡象,建議尋求神經內科醫師進行進一步的檢測。

4大非動作症狀 助早期預防偵測

除了上述的10個問題外,陳柔賢醫師另外提出了4大非動作症狀,也可當作參考:

第1/嗅覺的異常:聞東西沒有味道、香臭不易分辨。

第2/情緒的障礙:無來由的感到憂鬱、情緒低落。

第3/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特別是有嚴重的便祕問題。

第4/睡眠障礙:除了單純失眠外,更特別著重是否有夢魘、多夢等情況。

病友黃世王在課程中透過各種媒材進行他的顫鬥之作。(圖片/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神經醫學會提供)

「顫鬥人生」!繪畫克成喚帕金森患動力

帕金森氏病是由於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產量不足所導致的疾病,故目前的治療方式皆是以補充多巴胺為主,但醫師認為帕金森病的治療應該「多管齊下」,除了透過藥物治療來補充多巴胺,病患多參與感覺統合藝術課程(包括藝術、運動、音樂),增加自我表達及社交能力,也有助於改善症狀。

為了幫助病友走出憂谷,台灣動作障礙學會與台灣神經學學會於7月份試辦第一梯次的帕金森病友感覺統合藝術課程,以非口語表達、體驗為主的課程設計,讓患者在安全放鬆的環境下,藉由藝術媒材與創作的催化,讓成員從小動作的揉捏到大範圍的揮灑,促進生理功能的熟練與腦部功能的正向刺激。

在統合治療過程中不僅是創作本身的治療和解放,患者更能透過創作、繪畫的動作重新學習如何使用自己的手部肌肉,並藉由作畫過程提升病友的專注力、減緩痛感。更重要是,透過同儕團體的支持將有助於自我表達及社交能力的再開發,幫助病友重新燃起生活的動力。

醫師與病友們共同完成多巴胺化學式,象徵一起克服帕金森氏病為生命持續戰鬥,左起吳金花病友、陳柔賢醫師、陸清松醫師、林瑞榮醫師、黃世王病友及陳盛田病友(攝影/洪毓琪)

【帕金森氏症小常識】

提到帕金森氏症,許多人多會將其與失智症相互混淆。但事實上,兩者間有相當大的差異,症狀也不同。巴金森氏症並非失智症,患者雖然有動作變慢、不便的情況,但智能未受影響,不會有判斷力減低、問題一再重複、搞不清時空背景、疑神疑鬼等失智症典型症狀表現。而且,帕金森氏症雖不能治癒,但只要患者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治療,皆能被妥善控制。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10/19903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