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伊爾艾朗:股債異常 有跡可尋

中央商情網/ 2014.08.19 00:00
(中央社台北2014年8月19日電)前PIMCO執行長伊爾艾朗(Mohamed A. El-Erian)在彭博專欄中表示,過去1週來,國際金融市場浮現的動能,在不久前,恐怕會被視為相當不尋常。

所有資產種類,從安全資產政府公債到風險資產股票,聯袂上揚。德國和美國公債齊漲,推升殖利率下跌,美股標準普爾500指數也近逼歷史新高紀錄。

這種走勢混淆了過去的傳統模式,根據傳統模式,在市場投資人預期經濟表現欠佳下,債市漲,股市跌。反之亦然。關於這種現象有各種解讀,有些較有道理。

根據伊爾艾朗,其中一種解讀是,市場預期過度活躍的央行仍是投資人的朋友,持續以非典型政策,拉抬市場。歐美上週公布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支撐這種看法,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和歐洲央行帶來寬鬆政策的壓力。

央行藉展現持續抑制市場波動的能力和意願,拉抬金融資產價格,造成股市表現和經濟基本表現脫勾,將資金從場外引入場內。低借貸成本也推升企業實際獲利,允許他們以派發股利和實施庫藏股的方式,回饋股東更多現金。

這是樂觀的看法,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正確適用,也深植市場投資人心理。但也許這只是另一種觀點較令人不舒服解讀方式的一部分,而這觀點是,在當前估值下,債券投資人可能是反應股市投資人還不知道的。

債券投資人傾向比股市投資人仍更趨避風險,因此會提早因應市場賣壓攀升,重新調整部位。這是因為債券投資人更聚焦在總體經濟情況,部分是因為債券擁有不同的風險報酬特色。債券最終只以面值支付,而股價可能持續走高。

這種解讀則獲得股市也受最後證明可能是一時需求影響的事實支撐。舉例來說,購併風潮挹注市場不少現金,有助於推升股價至遠超過經濟表現能支撐的水準。

伊爾艾朗表示,倘若這種互補性解讀正確無誤,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間的相關性,重返傳統模式,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最困難的部分是確切的時間,尤其是和重要心理問題有關,也就是投資人何時會對央行透過推升金融資產價格,提振經濟的能力,喪失信心。(譯者:中央社劉淑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