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現實是迫不得已的妥協,遇上了信仰堅持卻讓人不願低頭,這次的3款車在現實的洪流裡依然挺立,展現日不落帝國的驕傲與榮光。
16世紀雄霸海上的大英帝國,經過幾個世紀的擴張,直到20世紀初期遍佈全球的殖民地讓日不落帝國成了大英帝國的代名詞。或許是近4個世紀霸權,現在的英國即使已不如過往的強盛,但英國人仍存在的些許自豪,也反應在他們的造車工藝上,不願向現實低頭而跟隨潮流,堅持自身的信仰造就了讓人驚艷的作品,即使到了21世紀的現在,依然堅定。
同樣來自英國的Caterham 7 Superlight R500、Morgan 3 Wheeler與Triumph Scrambler,看著他們齊聚,如果不說或許以為時光往回倒流了半個世紀,現代汽車會有的流線造型,高科技的頭燈似乎都與他們無緣。他們,就這樣停留在過去那個美好的年代,靜靜佇立在時光的洪流中,不因為歲月的侵蝕而消逝。
Caterham 7 Superlight R500
1950年代首度現身的Lotus 7,在Lotus創辦人Colin Chapman的操刀下,以雙座開放式座艙的佈局搭配輕量化的車體架構,再加上雪茄狀的車身設計,搭上裸露在外的前輪與懸吊系統,若不是加掛的頭尾燈與方向燈組,根本不會與可以合法上路搭起連結。不過,在國外,及使是最初的Lotus 7或者是後來有Caterham收購版權後更名的Caterham 7都是可以合法掛牌上路的道路用車。
開放式座艙、雪茄狀車身,還有外露的前輪懸吊,但Caterham 7 Superlight R500在國外也是能夠合法掛牌上路的道路用車。
今天在我們眼前的Caterham 7 Superlight R500,同樣保留了Lotus 7最初的開放式座艙、雙座與雪茄狀的車身造型。雖然為了Caterham總代理德國歐馬即將引進的Caterham統一規格賽,以及自身參賽的需要,加裝防滾籠套件,卻依然保持著60年來Lotus 7的原始樣貌。一切設計與安排都與舒適與實用無關,沒有車門、沒有車窗與擋風玻璃,當然更不會有空調與音響系統。呼嘯而過的空氣是最佳的風扇,而引擎聲浪就是最好的音效。
全無贅飾的的內裝鋪陳,純然硬派的風格保留著當初的原始樣貌,透過碳纖維的點綴,也帶來強烈的戰鬥氣息。
狹長的車頭,只是為了安置263hp馬力輸出的2.0升Duratec引擎而存在,兩旁的前輪與座艙一樣同樣採用開放式設計,僅透過簡單的擋泥板減少土石的飛濺。裸露在外的雙A臂結構與減震筒,就如同賽車一般,便於維修也利於調整。防滾籠架下,雖然不是大膽讓金屬裸露的座艙設計,在碳纖維與皮革的包覆下,除了兩張賽車座椅與4點式安全帶外,確實也一無所有,只有快拆式方向盤、序列是變速箱的金屬排檔頭,還有儀表板總成上一顆顆的燈號與儀表板功能操作按鈕,以及右側的車型銘牌,僅此罷了。
狹長的車頭只是為了遷就引擎安置而設計,沒有其他造型上的考量。
快拆式方向盤、外露的雙A臂懸吊、斷電開關、防滾籠與序列式變速箱,讓R500宛若道路版的賽車。
半個世紀以來始終如一的設計,簡單、方便的特性,讓Caterham 7一直有著一群死忠的玩家支持。在國外,甚至能以購買套件的方式,自行在車庫中組起一輛Caterham,也正因為他的簡便,再加上以尋常引擎帶來優異駕馭樂趣的關係,也是經過半世紀的洗禮,從Lotus 7到Caterham 7一直屹立不搖又迷人的緣故。
Morgan 3 Wheeler
創立在1910的英國獨立車廠Morgan,創立之初便是以製造雙座或是四座的三輪車而聞名,汽車般的車體,搭配前二、後一的三輪車是當時Morgan的招牌,也是讓人留下印象的鮮明媒介。雖然二次世界大戰之後,Morgan走向了「四輪」的領域,但是古典的造型與運用木匠手工打造木製車體結構的手法,卻與過去Morgan沒有太多差異,在造車工藝日新月異的進步下,這家英國百年車廠,選擇了緩慢的步伐走自己的路。
造車技術日新月異的現在,Morgan是一家特立獨行的車廠,3 Wheeler更是其中的經典。
2011年的日內瓦車展,Morgan重拾了百年前經典,發表了重現二次大戰以前Morgan Super Sports樣貌的Morgan 3 Wheeler。我想,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前二、後一的三輪車佈局,要屬車頭裸露的V形雙缸引擎了吧!這具來自美式機車的2.0升V Twin引擎,透過拋光的汽缸與曲軸箱等,成為正面最吸引目光的亮點,搭配著兩旁渾圓的頭燈,3 Wheeler還散發著些許仿生設計般的視覺效果,也好似過去那些採用往復式引擎螺旋槳。或許,也是因為他的特殊,總讓人不禁多作聯想。不過,前方外露的推桿式懸吊連桿,以及直接取自機車的19吋鋼絲圈,不言可喻的,是3 Wheeler的古典風情。
Morgan直到現在還堅持著手工造車,車架也保留著木造的傳統設計。
直接外露的V Twin引擎,絕對是Morgan 3 Wheeler最大的特徵之一。
雖然同樣式開放式座艙,3 Wheeler與Caterham 7走的方向卻截然不同。可能是因為採取三輪配置的關係,後輪就在車身的中軸線上,讓車體可以圓滿的後收,渾圓的曲線,搭配座艙後方晶亮的防滾架與車側兩旁乖張的排氣管,竟也散發著些許野性。總代理鑫聯汽車為其選配的鯊魚車貼,搭配二戰飛行員常用的美女圖騰,以及側邊的彈孔貼紙,也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透過以往戰鬥機常見的彩繪車貼、顯露於外的排氣管,以及外露的前輪懸吊,3 Wheeler也散發著些許野性。
俯視其座艙,滿佈的真皮包覆訴說著另一段的故事,覆蓋在座椅與側邊作工細膩的菱格紋真皮,與豪華房車中的如出一轍,雖然方向機柱、方向盤與儀表板依舊簡單,流洩出時光停滯的錯覺。但,那些與肌膚接觸的柔軟皮革,正說明了Morgan 3 Wheeler是讓人賞玩而非把玩的藝術經典。
質感細膩的真皮包覆與菱格紋處哩,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3 Wheeler更值得讓人賞玩而非把玩。
Triumph Scrambler
就如同Caterham 7 Superlight R500與Morgan 3 Wheeler,Triumph Scrambler也像是停留在半個世紀以前。雖然那時Scrambler還尚未誕生,但在那個年代,人們開始心有悸動,不安於只是將機車作為市街移動的工具,踏出道路、深入叢林野地,甚或是奔馳在草原沙漠,成為一種令人神往的休閒樂趣,於是發展出一種名為草地越野車的機車類型,他們結構簡單卻耐用可靠。
同樣來自英國的Scrambler有著復古的車身曲線,好似與3 Wheeler與7 Superlight R500一同停滯在過往的時空中。
Scrambler的前身TR6C Trophy Special便是在這樣的思維下誕生,本來只是以Bonneville為基礎修改,拉高排氣管高度、換裝越野胎並且加長懸吊行程以應付惡劣路面的越野賽用車,從那時候開始成為Triumph家族中的固定成員。直到2006年,Scrambler車系的誕生,將Triumph的草地越野車帶往現代。
從過去的草地越野車演化而來的Scrambler,不僅只是復古,並且保留著過去的經典元素。
不過,卻會發現,即使在半個世紀後的現在,Scrambler與TR6C Trophy Special並沒有太多的差異,並列雙缸引擎、簡單的車架、高挺的龍頭把手、寬闊柔軟的座墊與腳下的鋼絲圈都滿溢著古典的氣息。即使已換裝噴射引擎,卻還留著騎過化油器檔車騎士都熟悉的手動阻風門拉柄,勾起車迷深層的回憶,彷彿雙腿之中的,仍是記憶中的化油器引擎。
頭燈護網、手動阻風門鈕、鋼絲圈與下護板等,不僅只是仿古,且同樣保有經典樣貌及越野能力。
當然,最具特色的,還是右側那兩條高度拉高的排氣管,當時為了越野的需要,避免雜物接觸排氣管而引燃,或是濺起的泥沙或草削進入排氣管中而拉高的設計,現在已是林道越野車的經典象徵,當然Scrambler仍然保留著這不移的堅持。在配合著頭燈外的防護網、前輪後方的下護板與後碟煞油壺外的護板等,以及渾身的墨綠消光烤漆,訴說著骨子裡蘊藏的粗獷性格。
為了越野的需要,兩支排氣管直接拉高在車側,剛好位於騎士的小腿肚附近,雖然設計有多片防燙蓋,但還是會感受到不絕的熱度。
只是為在其是小腿肚附近的排氣管,雖然外層覆蓋多片防燙蓋以避免騎士燙傷,但在臺灣擁擠的街道上,不斷升高的溫度確實也難以讓人感到舒適。或許,這就是一份堅持,市場、舒適又有何關,堅持才是信仰!
文=陳奕宏 攝影=鄭捷、李承儒、葉毓中